解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要干这60件大事

发布时间:2018-03-06



  昨天(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近两万字的报告,干货满满。关键之年如何开局?进城落户1300万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今年中国要干60件大事,与群众密切相关!


  减税降费  


  (1)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

  (2)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

  (3)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

  (4)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5)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6)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


  教育就业  


  (7)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

  (8)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9)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0)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11)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

  (12)扩大农民工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

  (13)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特殊岗位倾斜。

  (14)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

  (15)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


  社会保障  


  (16)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17)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

  (18)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

  (19)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20)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21)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2)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23)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24)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乡村振兴  


  (25)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26)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

  (27)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绩效管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28)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

  (29)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30)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移风易俗。

  (31)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2)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

  (33)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


  公共服务  


  (34)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35)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

  (36)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

  (37)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38)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


  生态环境  


  (39)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40)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41)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

  (42)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


  实体经济  


  (43)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

  (44)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

  (45)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

  (46)今年要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

  (47)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务必使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

  (48)今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瓦以下煤电机组。

  (49)加快技术、土地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

  (50)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


  其他重大事项  


  (51)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

  (52)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

  (53)组织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54)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55)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56)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57)依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传销等突出问题。

  (58)驰而不息整治“四风”,特别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

  (59)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60)全面推进练兵备战工作,坚决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摘编自人民日报公号)

Copyright © 苏州市企业文化促进会  设计制作: 风向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