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沙龙活动,服务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4-07-04
第15次沙龙活动:关爱员工,奉献社会
第16次沙龙活动:调研南环桥市场,探讨企业创新方式
第22次沙龙活动:参观学习梦兰集团
第23次沙龙活动:参观学习吉田建材公司
举办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运作高峰论坛,叶檀等专家呼吁振兴实体经济
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
叶檀、徐飞等经济学家出席企业文化高峰论坛
在市社科联的指导和帮助下,几年来,苏州市企业文化促进会共举办了24次企业文化沙龙活动,至少平均每季度举办一次。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沙龙活动,为团结广大企业家,总结推广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高了促进会的凝聚力,发挥出促进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并为调查研究、学术交流等起到了良好的推进效果。
一、主要的做法。
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是我们促进会为企业搭建的平台之一。我们的本意在于团结广大企业家,及时向他们传播信息,相互间交流经验体会,让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加自觉地运用企业文化发展经济工作和其它工作。通过沙龙活动,努力使企业家们找到“家”的感觉,有一个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互动互帮的地方,从而进一步提高凝聚力,扎扎实实办好促进会。
我们认真组织与安排每一次沙龙活动,决不让沙龙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让参与者感觉到每参加一次企业文化沙龙活动,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慨。为此,我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内容是最基本的,相匹配的形式也决不可小视。比如我们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企业科学发展思想,专门利用沙龙活动,请江苏亚细亚集团总裁龚国钧同志讲述他们如何从商业单位转型升级,成为从事影视文化产业一员的酸、辣、苦、甜。这一内容自然十分丰厚,但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事先在形式上加以配合,如用影音设备放映相关图片、资料,使讲述具有立体感和感染力。讲述完毕,又播放了若干电视剧的片花,给参会者、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企业家反应,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产品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企业转型工作必不可少,但要做好转型,既要积极又要慎重,既要利用优势又要长期艰苦努力,缺一不可。亚细亚集团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二是会场与现场相结合。企业家沙龙活动,自然要选好活动场所。我们体会到,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应当选择更有针对性的企业,到企业中去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使会场与现场相结合,效果自然会好。有段时间,菜价持续上涨,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了弄明白其中原委,我们将沙龙活动的场所搬到了南环桥市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邀请公司老总据实解释分析,并组织大家参观了市场现状,还访问了部分摊主。企业家们对于全市供应状况、进货渠道、防污染环节亲眼目睹,解除了许多疑问。纷纷表示回单位后要向职工们进行正确宣传与解释。
三是内部进行与向外学习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家沙龙活动,在本市召开,每次活动半天,最多一天时间。但也有特殊情况,每逢年底时光,我们会组织全市部分企业家到外地考察学习,将沙龙活动的阵地搬到全国先进企业。向全国标杆企业学习,与全国优秀企业家对话互动。这样做,对于我市企业家开阔视野,学到先进经验,进行企业文化的交流极有帮助。这几年,我们先后到青岛海尔、蒙牛等全国优秀企业学习。同时,与孙先红等优秀企业家,金思宇、邹广文、张光照等企业文化专家,叶檀、徐飞等经济学家,余秋雨等文化学者进行互动交流,收获不小。
二、主要的体会。
一是沙龙活动成为发布先进经验、传播优秀经营思想的阵地。吉田建材(苏州)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并能自觉地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与理念渗透到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在这个企业召开了沙龙活动,并请这个单位的各级领导与员工代表进行讲解、示范,参观了他们的实际成果,并让参会的企业家进行点评、分析,对大家启发很大。
江苏梦兰集团从建立起就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努力将企业文化引导品牌建设,床上用品精益求精,每年都有新的产品推出。产品由本市走向全省、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企业成为全国优秀企业,董事长钱月宝同志也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们组织企业家在该企业召开沙龙活动,交流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体会,梦兰集团党委书记亲自介绍了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还参观了该厂的品牌产品,对大家很有启发意义。
几年来,我们通过沙龙活动,交流与推广了30余家企业的经验。这些经验都在会刊《企业与文化》进行刊登宣传,有的还在全市、省及全国报刊进行了宣扬。
二是沙龙活动成为联系企业、团结企业家的纽带。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通知到的企业该参加的没参加,有的因为忙走不开,有的不知具体原因,更有甚者对企业文化沙龙活动有误解,最有代表性的是昆山钞票纸厂,他们以为我们搞的企业家沙龙活动是“贵族俱乐部”,不值得参加。这显然是一种误会。为了及时消除误会,我们专程赶到昆山钞票纸厂认真听取意见,详细说明促进会的工作情况及发展意义,此后该单位开始积极参加促进会的活动,有时厂长、书记亲自参与。
企业文化沙龙活动使企业之间加强了了解,形成了相互帮助甚至合作的良好关系。如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吉田建材(苏州)有限公司等会员企业之间,不仅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和好的做法,企业员工之间还经常组织开展联谊活动,很好地促进了彼此经营管理工作的提升。吉田建材公司的领导在参观梦兰集团时获得启发,利用了公司走廊建成企业文化宣传和产品展示长廊,即美化了环境又具有宣传和教育作用。
几年来,会员企业由30多家发展到60多家,再发展到现在涌有120余会员单位,并形成了由几十家企业组成的骨干队伍。
三是企业文化沙龙活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窗口。在担任苏州市委书记期间,王荣同志曾通过宣传部给促进会出了一道题:企业发展了,如何看待慈善事业?并要求有汇报。接到任务后,我们在全市范围,特别是会员单位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二十余家不同类型的企业代表组织进行沙龙活动,并邀请到有关企业文化专家参加讨论,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的领导都参加了活动。企业家们汇报交流了各自参于慈善事业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遇到的问题,对政策方面提出了建议,如投向公益事业的善款还要纳税的不合理情况。来自昆山的一位民营企业家三年拿出70余万元支持慈善事业,但他提出了不要宣传自己、不要暴露企业、不要披露住址的“三个不”,这三个不字,揭示了企业家中所存的“安全感”忧虑,以及“索捐”的不良现象。此次沙龙活动的成果很快反应到市委市政府,成为决策的参考,相应的不合理政策也很快得到调整。
在另一次沙龙活动中,民营企业朗力福保健品有限公司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上不去了,形成了瓶颈,如何突破,希望促进会的同志一起帮助解决。会后,我们将情况向市社科联作了汇报,引起了社科联领导的重视,决定去朗力福公司作一次调查。于是,我们组成了由大学教授、企业家、市社科联领导及促进会工作人员组成的调研组进驻朗力福公司,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经过认真分析调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还是领导班子存在问题。这家由老子当董事长、儿子当总经理的家族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总经理重用一些“哥儿们”担当企业管理重任,有的只知吃喝玩乐,有的根本不懂业务,自然影响了企业发展。调研组向企业提出了整改意见。朗力福公司十分重视这些意见,他们对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担当重任,并对生产与销售环节进行了整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生产经营终于上去了,瓶颈也突破了。
还有一些很有成就的企业,通过参加企业文化沙龙活动发现自身发展的需求,要求促进会帮助他们策划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总结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等。根据企业的要求,我们邀请企业文化专家到苏嘉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三洋能源(苏州)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局职校等单位帮助指导。在专家们的指导下,这些单位边总结边改进,使企业文化更明确,更好更快地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本会-林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