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图新!冷链物流行业激发新热力

苏州社科专家为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献计献策

发布时间:2022-04-26

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

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关心群众和防疫人员生活和身心健康,改善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要逐个攻关解决重点地区突出问题,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台,冷链物流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战疫期间,苏州冷链行业发挥的作用引人关注。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今天,苏州的冷链物流如何形成特色与优势?如何在应急情况下更好发挥行业作用?后疫情时代,冷链物流又该如何破局图新,成为苏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民生水平的新课题。

面对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苏州冷链物流行业主动扛起使命担当、迎难而上,努力克服疫情对物流行业带来的交通受阻、供应链紧张、人力短缺等困难,不断加强市场保供力度,在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的同时,有力推动了消费品市场、农业产业链升级和乡村振兴发展。

近日,苏州市社科联专门组织专家深入了解了苏州食行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苏州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经营情况,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发展以及全市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解剖麻雀”、精准把脉,为苏州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

  应对疫情 冷链物流行业勇挑重担

疫情防控,民生保供尤为重要。

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已两年多时间。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如何将病毒阻挡在冷链物流全程之外,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苏州的一些龙头企业发挥了关键作用,食行生鲜和味知香两家企业就是其中的代表。

食行生鲜相关负责人告诉调研专家,疫情期间,食行生鲜专门成立了防控指挥小组,充分发挥无接触生鲜配送和数字化优势,通过集约化冷链配送方式,克服疫情期间交通受阻、供应链紧张等巨大困难,实现了生活物资供应的逆势上涨。目前日均保供全市1700多个小区站点,单日供应蔬菜、水果、肉类、米面粮油等日常生活物资约32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同时,为助力疫情防控,企业还努力克服货源价格上涨、物流、人力成本增加、消杀举措升级等原因带来的成本增加压力,通过压降利润空间、技术升级,保障平台民生商品价格整体稳定。同时,为应对部分蔬菜品种因货源渠道相对狭窄,易受上游采购价格影响导致价格随市场供需波动的情况,近日,公司采购团队成立专门的供应商维护工作组,24小时与供应商保持联系,全面加大居民日常菜品的采购供应力度。考虑到疫情的多点散发,部分供应商无法及时进入苏州,企业专门安排工作员在高速路口专门值守负责“接菜”,这些举措有效增强了疫情期间的市场保供力度。此外,企业还积极配合政府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封闭管理小区生活物资保供落地方案,先后在苏州多个小区试点运行,及时增加生鲜快递柜铺设,使管控区居民也可轻松买菜,有效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疫情防控对冷链食品的安全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冷链安全不仅包括温控安全、卫生安全,还有包装安全,在疫情之下,要对冷链产品的包装也进行消杀,只有这样才算是形成了真正的冷链全程安全链。苏州味知香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生产包装成品菜为特色的冷链食品企业,为防控疫情主动出击,从交通运输、员工、产品质量、消杀病毒等方面,多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开足马力每天提供3000到5000份左右半成品菜礼包,送达上海,为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建设 打造更有特色的苏州品牌

冷链物流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苏州的冷链物流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市现有规模以上冷链物流主体40余家,主要涵盖生产加工企业、销售市场及贸易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以及农产品物流园区。

生产加工型企业通过建立与基地、农户和客户的供应链协同,依托自身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实现一体化运作。也涌现了一批以豆制品、方便菜、净菜加工为特色的品牌企业。苏州金记食品有限公司旗下自主品牌—“老相食”,已在江、浙、沪、皖等华东、华中省市建立了4000多家“老相食”豆制品专卖连锁等销售网点。以东北15万亩基地的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通过全程冷链方式,快速、安全的将产品送至客户手中。

销售市场以农批市场以及农产品物流园区为主,主要有昆山市柏庐市场、江南农副食品城、阳山五区农贸市场、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园区主要是依托农批市场转型升级发展而来,其中以苏州南环桥农产品物流园区为典型,南环桥市场承担苏州城区80%农产品市场供应,通过完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和服务功能,逐渐发展成为集基地种植、农产品贸易、冷链物流仓储、加工和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园区。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主要面向超市、学校、企业食堂以及加工企业,提供冷链仓储、配送、检测等服务。同时,苏州也涌现了一批创新型和平台型的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发展空间。

专家们在调研后表示,伴随冷链物流需求市场的不断壮大,苏州冷链物流主体要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升级发展,不仅要涌现一批在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冷链物流企业,还要打造更具特色的冷链物流服务品牌。

  抢抓机遇 在统一大市场里拓展新空间

近年来,政府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从国家到地方,很多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冷链物流发展。

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指出,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对促进农业生产流通和农民增收,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应用为支撑,以规范有效监管为保障,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2021年8月,商务部等9部门出台《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加强冷链物流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出口口岸等建设改造冷冻冷藏仓储设施,推广应用移动冷库、恒温冷藏车、冷藏箱等新型冷链设施设备;改善末端冷链设施装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智能监控与追溯平台,建立全程冷链配送系统。

同样,苏州的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猛。据调查,2021年,苏州市冷藏车运输总量为573万吨,近几年年均增长近28%,高于全市公路货运总量同期增速近20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强劲。冷库年周转量和货值分别达到543万吨和116亿元,年均增长39%和22%,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苏州物流企业达到4万多家,实现物流年营业总收入达到3000余亿元,占苏州全市GDP近14%,年增长幅度达到8%左右。据初步统计,全市与冷链相关的企业达1000多家,主要包括医药、食品、工业等大类品种。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考验,也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专家们在调研后认为,苏州冷链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整合资源,提升产品品质,优化服务,如能充分借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契机,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一个更强更优的支柱性产业。


苏报记者 弓玺、马玉林;苏报通讯员 丁长伟

Copyright © 苏州市企业文化促进会  设计制作: 风向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