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非典”疫情催熟了电商的起步,今天“新冠”疫情下的“宅经济”也让更多零售平台看到巨大的增长空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生活让人们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与社交等有关的非必需品需求短期急剧减少,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成为主流消费品,其中生鲜食材成为刚需中的刚需。同时,能够满足“不出门”“无接触”需求的即时配送价值凸显,线上生鲜平台迎来爆发。
不断发生变化的消费方式,映射出消费趋势。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就认为:“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催生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比如垂直领域生活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形式等,服务行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
“(这些)新业态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也充分显示了国内消费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与创新活力。”张近东认为,“零售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将迎来一轮整合升级的契机。”
需求推动“宅”经济风口起飞
2月24日,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在国新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2003年非典期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低到了4.3%,到7月份就大幅回升至9.8%。”丛亮分析了这次疫情期间的差异性:“一些行业逆势增长,网络购物、线上课堂、远程办公、在线娱乐和智能制造等加快成长。”
波士顿咨询日前发布的报告也印证了这点:虽然线下渠道受到剧烈冲击,但线上平台,尤其是O2O到家平台催生新机遇。
在巨大需求的推动下,苏宁凭借成熟的供应链与服务能力,在这个“不打烊”的春节迎来了流量激增。
去年完成全场景布局的苏宁采取多点作战的策略,发挥“一小时场景生活圈”近在身边的优势。除了苏宁易购主站,苏宁小店深耕社区,采取“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苏宁菜场模式,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超过50%。线上苏宁超市业务也呈现翻倍增长。苏宁到家业务规模同比增长近4倍。家乐福春节期间销售额增速同行业领先。
为了提升到家服务的履约能力,苏宁开启了“跨界共享员工”项目,即在短期时间内,通过苏宁体系不同部门、不同体系间员工的短期调配和支援,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提升。目前从苏宁各产业调派至家乐福的支援队伍已达到上千名员工,重点支援各门店一小时到家业务的拣配服务。同时家乐福也向全社会发出召集令,希望受疫情影响的暂时性歇业人员能够前来上岗,重点支援“一小时达”的拣配工作,保障用户体验。
同时,苏宁还调动线上线下零售体系各产业资源协同,完善用户“无接触”服务。苏宁物流的无接触配送、苏宁菜场的无接触自提、苏宁红孩子无接触服务、Biu×24h无人店……苏宁通过全场景、全产业融合的思路出发,以技术为支撑,给出了满足消费需求最安全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人才共享,还是通过技术手段技术完善服务,都是企业特殊时期下积极向社会与行业输出资源与能力,通过高效拉通社会资源,所采取的临时过渡措施。在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创新的价值愈发凸显,而这也是未来零售行业向好发展的信心来源。
考验企业综合实力
如何保障“菜篮子”不空,并且把菜送到人们的餐桌上,是疫情期间的核心任务,也检验各大企业的综合实力。
“完成全场景布局是关键一步。”张近东认为,此次抗疫战对苏宁来讲是产业能力和生态协同的一次压力测试。
疫情蔓延之初,苏宁在张近东的指示下全员保持战备状态,全面保障终端服务工作的运转,全面投入保供增援,保持全集团、全产业不遗余力、集体作战的力度。利用全球直采供应链优势,通过6个国家50个地区超过200名采购人员紧急与近2000家工厂和商户沟通,组织了价值超过30亿的防疫和民生物资保障供应。
事实上,近年来苏宁开启智慧零售大开发,并在去年完成全场景布局,对于如何满足消费升级下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已经做足了功课。本次疫情催生的“宅经济”更为苏宁布局的“1小时场景生活圈”解决方案提供了一次实战机会,加速了到家服务模式需求在原有品类上的爆发和新品类上的扩展。
目前,苏宁到家的商品类目涵盖时令生鲜、粮油调味、酒水饮料、休闲零食、母婴用品、个护清洁、家居百货、各种进口商品等。全场景各产业由表及里地围绕消费者的“宅家”需求各司其职:苏宁易购、家乐福、苏宁小店、零售云店等业态,在满足一线支援需要的基础上,充分保证防护物资、健康商品、民生产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苏宁物流做到抗疫一线物资运输的行业担当;体育、健康、红孩子等体系,充分发挥商品和内容的优势,为用户在线提供健身、健康、育儿相关的体验内容;金融为广泛的供应商、中小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信贷支持。
以苏宁构建成型的双渠道、全场景、多能力的智慧零售生态为支撑,张近东承诺,“防疫期间,所有体系都要把保障和援助放在首位,坚守岗位保障百姓的生活所需,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人才、服务、供应链等能力是需要企业长期建设的基本功,日拱一卒才能对突发事件应对自如,本次战“疫”中表现出众的阿里、苏宁无一不是如此。
17年前,“非典”疫情催熟了电商的起步,今天“新冠”疫情下的“宅经济”也让更多零售平台看到巨大的增长空间,疫情过后,消费需求必然会有所变化,零售企业与其等待风口,不如抓紧每分每秒拓展平台的广度,提升能力的高度,全场景的零售服务能力或许将成为“宅经济”下的发展关键。(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