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制造的许多商品目前已在全球市场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性。
一个新的进展是,高盛不久前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总体优势完好无损。比如,车企特斯拉计划向亚洲其他市场和欧洲出口在中国制造的Model 3汽车。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中国的供应商极具竞争力,可能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
路透社两周前报道,美国许多零售商都在加紧进口圣诞节的商品,例如,一家美国桌游生产商从它位在中国的工厂额外订购了100万套卡牌,以免新冠疫情毁了公司的圣诞节销售。亚裔美国人郭洪表示,孩子们书包里的几乎所有文具,图钉、胶水、贴纸……无一例外。
而在美国数周前一场听证会上,有美国消费者被记者问到“你们进口的这款中国商品有没有其他替代品?”答:“没有,美国消费者就喜欢这款中国货。”再来看印度市场,9月份以来,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纺织企业因疫情无法保证正常交货,欧美零售商为了确保供货不受冲击,将多个本来在印度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
从印度转到中国的订单中,毛巾、床单等产品订单量较大,一些接到印度“回流”订单的工厂预计,现在的订单数量已经排到2021年5月。也就是说,印度制造业的订单正转移至中国。比如,浙江金华一家企业今年6月突然接到了此前原本应该在印度生产的西班牙ZARA几十万条桌布的长期订单。目前,中国许多纺织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5月。
而对于印度制造,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皮林稍早前分析,印度制造没有良好的声誉。就连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国产品,印度制造所谓的“拼凑式创新”是物资稀缺的产物——印度人把零件用胶带、颜料和祈祷拼凑在一起,印度制造名字取得响亮,但却像是“海市蜃楼”。
再以“印度高铁”为例,自去年2月印度国产最快列车“致敬印度”首次运行后,就事故频发。实际上,“致敬印度”号并不能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因为它的最高试验时速是180公里,而实际最高运营时速160公里,因此被称为“半高铁”。 这也是印度经济近年在制造业等多领域急功近利的结果。
与美国消费者的感受相同,印度消费者同样认为,中国制造更加不可替代了。《印度斯坦时报》稍早前援引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8973名印度消费者中,有83%的印度消费者表示,中国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的双重优势,无可替代。
那么,试图通过大幅增加制造业出口的越南制造目前又如何了呢?事情的一个新进展是,由于美国等西方市场对越南制造业的订单大幅减少,导致越南轻工业产品疲软,出口订单下降,越南的工厂出现大量失业。
同时,数据显示,越南只有5500万制造业工人,这与生产大量制造业商品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水平相距甚远。而在生产能力方面,越南许多生产原料都不能自给自足。比如,在越南,生产医疗商品的无纺布目前还不能自给自足,都严重依赖从中国企业进口。
CNBC稍早前援引专家分析认为,全球制造业工厂设施将变得更加分散,处于东南亚的越南并不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BWC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