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女员工被侵害”一事在网络平台曝光后,引发舆论关注,公众关注除了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之外,更多还聚焦在头部企业发展中暴露的弊病以及反思“酒桌文化”的不良商业积习。在此事件之前,发生在安徽蚌埠的连锁民营餐企“徽州宴”事件也一度甚嚣尘上,因该企业老板娘不良言行和企业的不当处理,致使事件进一步发酵,激起了网民愤怒,“徽州宴”一度濒临停业。这两起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企业,但皆涉及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即企业文化如何才能更积极更健康。
在我国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企业观念的更新。所谓观念,即思维模式、行为规范、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等,这正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全体员工所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行业规范等正面要素的汇集,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理想信念和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方法论,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决定着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是生产力的软要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竞争。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中不乏业界熟知的TCL集团“鹰的重生”企业战略构建,以“成就客户、幸福员工、引领产业”为使命的传化文化,根植民族传统文化并提炼为“诚信、创新、奉献、卓越”“红豆”精神的红豆文化,以及被誉为华为管理大纲的“华为基本法”等等,这些代表性民企的企业文化,都以雄浑的力量助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众多志在基业长青的民企的典范。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民营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结构、人才素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社会责任,牺牲员工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诸如“996”现象导致的劳动关系不和谐,企业守法诚信建设不足等等,对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曾有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5年。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大多出在“管理”上,而究其根源则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缺失了文化建设的企业,犹如无帆之船,随波逐流,没有航向。一旦遭遇风暴,便可能随时倾覆。可见,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到整个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培育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于所有民营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反思这两起事件我们看到,当前一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三个典型问题:其一,不重视或者从根本上缺乏企业文化建设;其二,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盲目跟风,不成体系,缺乏总结提炼;其三,形式大于内容、脱离管理实际,造成理念与践行“两张皮”。以上皆可能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之路。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素养决定了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也影响了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企业家只有做到自身健康向上,才能带领企业走向长远未来。因此,企业家一定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思维,进而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思考与确立,构建起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每家企业由于其所处行业大环境以及自身发展历程的不同,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经营方式和战略方针,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合国家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结合对未来发展的正确研判,概括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凸显企业特色,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
形成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践行是关键。企业文化想要达到高效率实现,关键在于企业员工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普及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管理实操中的必要方式,企业家不但要身体力行,更要善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例如将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宣传渠道以及开展积极健康的特色活动,培育起良好的企业氛围。员工在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引导和鼓励下,主观能动性被激发,与企业共同学习进步,企业的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顾历史,民营企业从萌芽起步到迅速崛起,再到发展壮大,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审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变革不止、风险加剧。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民营企业不但要思考面对变革“活下去”的问题,更要琢磨融入世界“活得好”的问题。
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和企业价值观的凝练表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和谐向上的发展氛围、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些也恰恰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民营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确保自身发展能够行稳致远,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工商时报》评论 原标题《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健康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