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减税”一词共出现了7次。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 
	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各地也要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 
 
	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今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 “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政府工作报告还充分回应了社会关切,包括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养老等。 
	报告提到,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
	房住不炒再次写进了报告。今年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报告提到,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两岸同胞要和衷共济,共创民族复兴的光荣伟业。
	
 
	据人民日报消息,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一、去年工作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 
	
	
		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 
	
	
		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 
	
	
		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 
	
	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三、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 
	
	
		政府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减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就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 
	
	
		政务服务: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创新: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 
	
	
		乡村振兴: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启动乡村建设行动。 
	
	
		开放: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 
	
	
		环保: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教育: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医保: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社会保障: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住房: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文体: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 
	
	
		港澳台: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