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苏州召开低空经济发展推进大会,提出要集聚多方力量,打造空中之城,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近期,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而它对苏州来说,更有着特别的意义。苏州优越的区位条件、扎实的产业基础、庞大的人口数量、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市场空间,赋予它无限可能。
空中之城,苏州期待已久!
一
天空,抬头可见,却又浩瀚无比。它分成低空、高空等好几个层次,直至远到太空。
提到“空中之城”,不免引人遐想,就像现在的飞机一样,未来,哪一级空域、哪一类飞行器,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成为引领苏州发展的新引擎?
这次的大会,给出了答案:今后几年,苏州将聚焦“低空经济”这一赛道,积极稳妥布局,努力打造全国示范。
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会上表示,坚决服从国家产业布局和空域安全大局,按照规则先立、场景牵引、市场导向、技术保障、安全第一的思路,推动更多高端平台、先进技术、重大项目落地苏州,携手把试点做成示范,从先行迈向先成。
苏州召开低空经济发展推进大会。
笔者认为,这是苏州在低空经济方面,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鲜明信号。
具体来看,这场大会,苏州邀请了工信部、国家民航局空管办等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的数百位代表参加,发布了一整套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措施,打出了一套务实有力的“组合拳”。
由此可见,为了抢抓低空经济这波先机,苏州台前幕后花了不少功夫、做了不少工作,有这样的突破可喜可贺,前景令人期待。
二
低空经济,实际上是把人们的活动,向着空中,提升了几十米、几百米,甚至最高四千米。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借助飞行器,获得另一个“空中之城”。
据工信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去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很多人认为,今年是“低空经济元年”。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各地也争先恐后布局。
但正如不少专家所言,发展低空经济,也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这其中,关键看有没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具不具备成熟的条件。
从国内来看,一提到低空经济,深圳又是绕不开的城市。目前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上,总部位于深圳的大疆呈现“一家独大”局面,市场规模基本可以占到70%。大疆的成功,也吸引了大批关联企业在深圳汇聚。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实际运行的无人机企业1.7万多家,其中在深圳实际运行的无人机及产业链企业达1730家,年产值为960亿元。
大疆所在的南山区,也由此成为全国无人机制造业高地。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不出南山区,就可以造一台无人机”。目前,深圳消费类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产品门类齐全,已经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试飞、运维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
低空经济领域很多创新成果由苏州企业打造。
深圳等先进城市的经验,非常值得学习。而苏州作为产业重镇,同样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
苏州有280多万个市场主体,囊括了所有的工业大类、95%以上的工业中类和80%以上的工业小类。这座城市生活人口超过1600万人,年快递处理量突破50亿件,航空进出口货值1.06万亿元。
在整条空天产业链上,苏州集聚了包括21家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在内的近350家企业,大部分是从事碳纤维、锂电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及精密加工、飞控系统以及智能装备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峰飞、时代飞鹏、极目机器人等,都是行业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无人运输机、全球首款全域自主感知植保无人机、全国最大的空地一体城市全域巡检信息共享系统等多项全国乃至全球开创性成果,由苏州企业打造。
与其他工业城市相比,坐拥7家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26家领航企业和6家创新示范机构的苏州,产业链的全链闭合和快速响应,就是最显著的优势。
按照苏州所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愿景,将重点打造两个产业集群,一是以大中型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主的低空智造产业集群,二是集飞行保障、教育培训、航空维修、航空金融等为一体的低空服务产业集群。为引育低空经济重点企业,苏州也拿出“真金白银”予以支持,对重大项目落户及增资扩产的,最高给予3000万元奖励。
今年以来,苏州已签约低空经济项目251个,计划总投资超730亿元。毫不夸张地说,未来,苏州同样会成为低空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
三
不过,苏州想打造的,并不只是制造基地,还有应用高地。从这次会上,苏州推介了低空载人飞行、低空智慧物流、低空特色消费、低空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应用场景,即可看出。
查一查新闻,苏州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已经有不少。
比如,今年2月5日,太湖七都直升机观光游首航暨飞行营地启动仪式在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格林公园举行,现场发布苏七空中快线、中国江村线、太湖风情线3条航线。
目前,苏州公安、交通、应急、农业等部门已广泛使用无人机开展业务,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若航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直升机飞行员培训基地。全市一共开通了阳澄湖、太湖等低空航线18条,2023年通航飞行量约9500小时、位居全省第一。
苏州农业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从57架上升到748架。
一位曾前往深圳实地学习考察的苏州港航集团相关负责人建议,苏州可以前瞻谋划加强与重点物流企业、航运公司合作,紧密链接无锡苏南、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南京禄口等周边客货运输机场,打造空中走廊,积极发展空中货运新业态。
按照《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下一步,苏州将大力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场景,开通100条以上无人机航线;组建飞行服务队,开通至周边机场3至5条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加大无人机、直升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要确保这些应用场景能够真正“兑现”,相关保障体系不可或缺。苏州也提出,要推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申报建设,开展先导区建设,加强低空产业立法,积极申报民航领域行业标准;开展低空航路航线划设研究,建成1-2个通用机场,2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加强通信、导航、监控、气象等运行保障设施,依托监管服务平台,确保低空飞行“飞得起来、飞得安全、飞得高效”。
从无人机航线,到通用机场……这些措施,条条都是干货,信息量很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机遇,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是苏州抢抓风口、制胜未来的必然选择,也让苏州通往“空中之城”的路程,又近了一步。(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