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普通人的生活写照。晚上,一家三口正闹哄哄、乱糟糟地忙乎着,那个刚满周岁的儿子,穿一件红色对襟马夹,敞着胸,露出肉团,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正举着擦抹眼水,而圆圆的苹果脸上挂满泪水,坐地仰天咧着嘴哇哇大哭,似乎在声嘶力竭喊叫:妈妈,宝宝要吃饭饭……孩子的爸爸斜靠在椅子上,跷着二郞腿,手里拿着张报纸认真看着,对孩子的哭叫根本无动于衷,他的脱了袜子的双脚悬空着,好像是在等孩子妈替自己倒洗脚水,那表情是那么悠闲、惬意,口中似在喃喃:快一点,洗好脚吃过晚饭,我还有别的事呢……孩子妈妈是位贤妻良母,她忙得团团转,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在两头奔忙,可眼神中依然透出些许喜色,忙乱的身影仍然表现出灵巧能干,她仿佛在告诉这一大一小:快了快了,来了来了……
别以为这是对生活场景的描写,说出来也许让人吃惊。其实,这是一组充满生活情趣、名为《瞧这一家子》的泥塑捏像作品。捏像的人物特别生动,一家三口的形象各有特色,大人小孩的表情好像都在说话,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一组无声形象的组合,却传递出声音、色彩、动作等多种信息。
《瞧这一家子》的作者名叫朱文茜,是个知名的民间艺人。朱文茜在近半个世纪的雕塑人生中,最令她感到自豪的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失传了近一个世纪的虎丘捏像得以恢复。《瞧这一家子》就是她精心创作的代表作,并在美术馆公开展出。
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美术馆门前早已人头济济,都在等候进馆参观。美术馆原是创建于清嘉庆十四年的嘉应会馆,如今已经整修一新。今天,开展迎客,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朱文茜的泥塑作品将在这里亮相,120多个泥塑作品分佛像、禅的故事、彩绘戏文、生活小景等不同系列,供市民免费参观。消息一出,观者蜂拥而至。开馆时间一到,参观者依次而行,一个展厅一个展厅细细欣赏、品味,无不露出欣喜之情,赞不绝口。
待到了生活小景展厅,参观者顿时活跃起来,眼面前的一组戏童像仿佛把人们带回了童年时代。孩童们或看书,或做鬼脸,或骑竹马……不同的姿态,不同的表情,却个个童趣十足、活泼可爱。看着看着,观者情不自禁回忆起往事,有的互相打趣起来,有的笑着自语:喏,我小时候最喜欢骑竹马,那时候没有别的东西好玩,就拿根竹丫叉,两腿一夹,喀郞喀郞就算骑马了,照样白相(玩)得开开心心,等回到家里,浑身臭汗,被爹娘一顿臭骂……哈哈哈!也有的指着同伴戏说:喏,你就像这个小囡,小辰光最欢喜做鬼脸,真的活脱活像!同伴反唇相讥:还要说我呢,喏,你就像那个脱裤子的小囡,常常来不及,尿湿裤子……嘻嘻!几个参观者触景生情戏闹着,好像又回到了孩童年代。
待走到捏像《瞧这一家子》跟前,两位老者更是兴趣盎然,戴起老花眼镜左看右望,越看越来劲,嘴里还不住嘀咕。其中一位指着那“爸爸”说:真是太生动了,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这副腔调,像煞有介事是个大男人,家务一样不做,回家一张报纸一杯茶。唉,现在想想真对不起老婆呵!另一位老人也附和:是的是的。现在这种泥人人是长远没看见了,还是小时候在虎丘庙会时地摊上看到过,那时候还只有皮老虎、大阿福几种,像这种表现生活场景的真是少之又少,真是难得啊!
正在这时,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走了过来,笑眯眯搭话:老伯伯,请提宝贵意见啊!原来,她就是朱文茜。接着,朱文茜介绍了泥塑技巧,她说:捏像注重线条、纹路,讲究块面、立体,要把人物的精气神表现出来。老人听得高兴,竟对朱文茜说想买下《瞧这一家子》,朱文茜想了一下,回说:我真舍不得啊……(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