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山塘是“千年古街”,静静流淌的山塘河守护着古老幽静的老宅店铺,经年未变。老街旧河在今天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中,带着历史的沧桑又焕发出新的生机,而一群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条街上的点点滴滴都爱若至宝的老人们,一直默默地守护在街边河边,或者收集人文掌故,或者护街护河,使这条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的街巷更加不负盛名。
却说去年金秋的一日,时近上午10点,忽然在山塘街泉州会馆门前,许多人蜂拥而至,排起了百余人的长龙。走近一看,只见馆前放了一张长条桌,桌旁边竖了一块红底白字立牌,上面写着:免费签名赠书。桌子前端坐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他一边谈笑风生,一边舞笔签名,将一本本精美的书册赠与索求者,还时不时和几个内行攀谈几句,如若说得投机,老人就会抑制不住兴奋地仰天大笑。
一位年轻人好学,他得到书后粗略一翻,便问:“老先生,这书好难读懂啊!”
老人呵呵一笑,“年轻人,好好学习吧!或许会得到许多教益。”
年轻人点点头,看着封面又问:“老先生,这作者徐文高就是您吗?”
老人似乎从年轻人眼神中看出疑问:这么深奥的学问你搞得出来?看样子你只不过是平常的退休工人吧?
老人确实就是赠书《山塘古诗词》的搜集整理者徐文高,他对年轻人的存疑并不奇怪,因为他的确不像一个大作家,更似一个持家长者。徐文高淡淡一笑,对年轻人回答道:“我就是徐文高,山塘街老居民,请多指教。”
年轻人转身走了,嘴里不住喃喃: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有人称徐文高是出塘“活地图”、“活名片”,这一点也不夸张。他今年适逢甲子,祖孙三代都住在山塘,对于自己在山塘的家,他习惯说成是在塘岸上,这是一个“老山塘”对于山塘最朴实也是最亲切的称语。塘岸就是山塘街,也称白公堤,是一千多年前苏州地方官白居易开凿的。
徐文高身居山塘,热爱吴文化,山塘的一个个名胜古迹,一段段掌故历史,甚至一句文人墨客咏诵的诗句,他都能信手拈来,不费一点功夫。不愧是山塘的“活名片”。而这“本事”却是徐文高长期痴迷山塘文化而积累起来的,他只要有时间就会走街串巷去搜集人文掌故,而且随时随地会掏出本子认真记录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积累,让徐文高手头掌握和考据资料越来越丰富、脑子里山塘街曾经流传的野史趣闻一个比一个生动,终于他萌生了出书的念头。可出书谈何容易?适逢此时,金阊区委及时送来了关心和扶持,徐文高连忙日以继夜整理文稿,用他多年来走街串巷日积月累记下的笔记,以及收集的大量资料,于去年和另一笔者联合编注出版了《山塘古诗词》,这是继五年前完成出版的《山塘钩沉录》后的第二本书。《山塘古诗词》出版后,徐文高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山塘,假虎丘街道举办“2007年山塘风情文化节”,将此书进行免费签名赠送,一时引起轰动,传为佳话。
《山塘古诗词》的面世之所以得到有识人士的关注和读者的青睐,是因为它是一部首次系统编注的山塘古诗词,其中三分之二的诗词来自古籍善本、孤本,全书共收集整理了上自唐代下至民国年间的100多人、300多首有关山塘的诗词,并附有较为罕见的相关虎丘山塘的古画。堪称是一部内容详实、资料丰富、引人入胜的好书。
山塘“活名片”成为一种效益,徐文高的执著引起了共鸣,热衷山塘文化的追随者大有人在,沈兰生、夏冰等也参与进来,他们一起为保护山塘努力着。(刘晓平、陈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