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俗称“小人书”,稍为上点年纪的人都对它记忆犹新,许多人在孩童时就与小人书结下了特殊情结,可以说他们的美好童年就是与小人书相随相伴愉快度过的。如今,连环画、尤其是旧本的已成藏品,成为图书和拍卖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连环画收藏爱好者被圈内人称为“连迷”,而这个圈子在苏州约有千余人,被誉为“连藏界”,同道之间以“连友”敬称。再者,爱好者收集珍藏的小人书数量,常在前冠以“藏连”,比如:某某的藏连已达几千册了。
姚嘉康就是苏州一位知名的“连迷”。他今年46岁,戴一副眼镜,面相忠厚老实。姚嘉康是苏州运河公园管理处的一名职员,他10岁起爱看连环画,同时也收藏连环画,36年来持之以恒,现今家藏连环画约2万册,据业内人士称,他在连藏界的“藏连”名列前茅。
时间回溯到36年前,那年小嘉康正好10岁,按照本地习俗,这个年龄的生日是个“大生日”,应该好好庆祝一番,可一般人家是办不起酒席的,最多弄碗面吃,或者顺便说一句:喔唷,时间真快,伲小囡今天满10岁了!可小嘉康的爷爷是位慈祥的老人,他非但没有忘记孙子的大生日,而且还特意准备了一份礼物。那天傍晚,吃过中饭就出门的爷爷兴冲冲回来了,老远看见孙子就喊:嘉康,快来看,爷爷给你带来了生日礼物!小嘉康一愣之后,奔到爷爷身边,急着问:什么礼物啊?爷爷笑眯眯从口袋里掏一本小人书,晃了晃,说:喏,阿欢喜?小嘉康喜出望外,急忙伸出小手“抢”过来,连谢谢也忘记说,赶紧坐到门槛上看起来。先看封面,原来是连环画《红灯记》。画面上李铁梅高举铁路信号红灯,身姿挺拔,精气十足,看得小嘉康喜笑颜开,足足盯着望了分把钟。接着,他舔着唾沫翻看内容,一页又一页,从头至尾,再反过来从后到前,不停地看不停地翻,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直到爷爷喊吃晚饭,小嘉康这才依依不舍立起身,到屋里寻了张旧报纸,将小人书小心翼翼地包起来,藏到自己的“宝贝箱”里。
自此以后,小嘉康真的爱上了小人书,他开动小脑筋,千方百计去弄连环画。每逢节事节日,亲戚朋友问他要什么礼物时,他都无一例外地选择连环画,他还常常把爸爸妈妈给的点心钱偷偷省下来去买小人书,不顾饿着小肚皮,渐渐地越看越入迷,而且书也越积越多。有一次,小嘉康在书店里看到一本新出的《三国演义》,这是成套连环画中的一本,他立即想买下,可一摸口袋钱不够,急得他团团转。小嘉康横看竖看舍不得放下书,这时营业员发话:喂,小朋友,不要多摸,要买快点,只剩最后一本了。小嘉康瞪大眼睛,掉转身就往家跑,正巧在门口碰到妹妹,就急问:妈妈明天的点心钱给了吗?妹妹从口袋里摸出钞票,说给了。小嘉康一把“抢”过妹妹手里的钱,说一声先借给我,然后掉头飞奔书店。小嘉康终于如愿以偿,迎接他的是爸爸一顿“生活(打)”,原来是委屈的妹妹告了状。
姚嘉康入迷收藏小人书从少年一直延续到青年、中年,始终痴心不改。而真正规模收藏连环画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参加工作后,那时他有了经济来源和支配权,姚嘉康自己定出规矩,每月20元的工资中必定要抽出6元钱购买连环画,这是雷打不动的。要知道,6元钱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可观的钞票。就这样,凭着姚嘉康的痴迷执著,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他已经收藏了几千本连环画,这其中不乏精品,如《三国演义》的各种版本。
令姚嘉康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连环画居然也能进入中国美术界的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展览馆。2008年年初,他应邀赴京,将珍藏的部分连环画送到中国美术馆,作为珍贵展品展出,小人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曹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