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虽然贵州省劳动力资源总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从总的来看,贵州人口平均年均比全国偏年轻,劳动力资源在短期内仍处于相对富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就业的主要矛盾。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客观趋势带来的新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将更加凸显。经济结构调整将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大数据与信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得到大力发展,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大趋势,还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口导向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需求增长将会放缓,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偏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错配,现行教育体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
在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年均约有20-30万农村劳动力需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但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面临人多、面广,教育资源和经费等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在较长时期内需加大提升力度。
在城镇就业方面,城镇体制转轨时期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全部解决,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关闭破产,在今后一段时期下岗职工将不断增加,将会直接抬升登记失业率。
另外,高技能人才的紧缺与低素质农村劳动力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转型调整将为产业升级提供一次机会,也为高技能人才流动创造一次机会,但并不能解决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这种矛盾将日益突出。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亟待突破性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重点是新成长劳动力和青年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通过培训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
着力加大中长期培训力度,促使城乡劳动力通过接受中长期职业教育培训,实现稳定就业。统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农村初中和高中阶段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在高等教育中加强求职技巧和择业技能以及增强实践能力的教育。
健全协作培养、分段培养等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岗位技术教育着重培养初、中级的实用人才,高等技术教育着重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对新生劳动力和长年务工者实行区别化培训,促使部分农民工转向中高端就业,推动劳动力技工化,加速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化。实施特别就业技能培训计划,重点是完善以劳动预备制度和青年见习制度为框架的城乡新生劳动力培训工作,使所有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在就业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将城乡初高中“两后生”等新成长劳动力普遍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训。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为龙头,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失地农民、少数民族和贫困山区移民进行以非农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村劳动力熟练掌握一至二门就业技能。针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特殊情况,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劳动者的国家通用语言和使用技能培训。
将教育和培训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紧密结合,围绕工业园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旅游景区、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工需求,推行“职业学校+龙头企业”“培训基地+就业基地”的培训模式,开展劳动者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职业培训,实现从“校门”到“厂门”的“无缝对接”。
积极开展创业培训,积极组织具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城乡劳动者、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提高创业能力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开网店、工商、税务、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开业指导和后续跟踪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建设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基地,发展多层次、多类型、专业化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主体,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发展的技能劳动者培养体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勇 原载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