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根良同志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他30多年如一日,以爱党爱国为信念,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先后研发掌握了光纤光棒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自主发展之路。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非公经济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省委高度重视对崔根良同志的学习宣传工作,2012年,将崔根良同志列入全省“三创三先”重大典型予以表彰,今年2月,授予崔根良同志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再次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掀起一波波学习热潮。4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在全国广泛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学习宣传崔根良同志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先进事迹,弘扬其“敢为人先、敢创大业、敢攀高峰、敢争一流”的精神。
亨通集团是涉足光纤光网、电力电网及网络运营、金融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国家创新型企业,拥有全资及控股公司45家(其中3家公司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新加坡和香港、印度尼西亚上市),在全国10省市和欧洲、南美、南亚、南非、东南亚设立产业基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技术服务分公司,产品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光纤光网、电力电网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与网络服务商,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100强、全球光纤通信前3强。
崔根良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30年来,两家濒临倒闭的纺织企业在他手中扭亏为盈;一家乳胶手套厂起死回生;一个无技术、无资金、无人才的“三无”小电缆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跨国企业集团。
崔根良是一位心系国家、心系社会的实业家。农民出身的他,执着于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成为中国在光纤通信领域唯一拥有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中国赢得了世界话语权。
崔根良是一位慈善家。在他的资助下,云南100多个心脏病患儿和家庭重获新生;江西25家敬老院3000多位老人改善了生活。30年来,他恤鳏寡、怜孤独,扶危济困惠及大江南北。
“时代楷模”崔根良
说起崔根良,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一定用过他创办的亨通集团所生产的产品,比如用电和上网的必需材质——电缆、光纤和光缆。这个保有部队优秀传统的退伍军人,从江苏吴江的乡村起步,历经25年艰辛创业,带领职工发展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亨通集团。
每天“烧钱”50万元的决心
在亨通光通信科技园的展厅展示架上,聚光灯打在了一根近6米长、碗口粗的“玻璃棒”上。“玻璃棒”看似平淡无奇,但纯度极高。一根最长可以拉出1.5万芯公里的光纤,相当于北京和上海之间5个多来回。拉出的光纤每根外径只有125微米,8个芯层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全世界能够自主研发这种“玻璃棒”的只有5个国家。
这种“玻璃棒”叫光纤预制棒,简称光棒,是生产光纤的原料。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开始研制,然而历经20多年都没有成功。光棒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制造光纤光缆的“脖子”被死死卡住,市场、价格自然都没有发言权。
21世纪初的亨通集团,初具规模。为了公司发展,必须拿到这项核心技术。崔根良曾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星期绕地球一圈、考察5个国家的纪录。经苦苦交涉,日本一家公司同意让他们隔着很远距离看。崔根良感叹道:“技术在别人手里,只能看别人脸色,我们哪一天有自己的光棒了,也就圆梦了。”
崔根良请来了行业内的顶尖专家,提出要自己研发生产光棒。然而,研发之路充满坎坷。研发团队不断消化改造装备,不断更换材料、调整参数。平均每天的研发成本高达50万元,压力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大。然而自从作出研发决定后,崔根良却再也没有进过科研大楼的门。“对技术研发人员要充分信任,给他们营造宽松的研发氛围和环境。”崔根良说。
1200天后,崔根良办公室的大门被研发人员推开了。这个总投资6亿元的科研项目被攻克,亨通成为中国唯一掌握光棒尖端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自主研发的光棒,将光纤价格拉低了90%以上,为中国百姓光纤到户、宽带中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骨子里想要的“闯大业”
20世纪80年代初,崔根良从部队退伍后投身商海,在浙江承包了一家企业。事业蒸蒸日上,当时的崔根良年收入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元。
江苏吴江盛产“两根丝”,一根是传统的蚕丝、棉丝、化纤丝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丝绸纺织产业;一根是电缆丝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光纤丝产业。正是这“两根丝”,开启了崔根良创业的新篇章。
就在崔根良在商界如鱼得水时,老家吴江七都乡党委书记“三顾茅庐”,邀请他回乡担任濒临倒闭的吴江七都丝织服装厂厂长。“我是一名党员,现在组织上让我回去建设家乡,我不能回绝!”崔根良说。返回家乡后,崔根良一头扎进丝织服装厂,几个月后,丝织服装厂扭亏为盈。
正当崔根良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乡党委决定调他到当地投资最大但亏损严重的乳胶手套厂当厂长。崔根良又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扭转乾坤。但后来因为国际市场的变化,全部依靠国外市场的乳胶手套厂经营陷入绝境。出路在哪里?绝望之中,崔根良忽然想起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国外光电缆产业方兴未艾,他便突发奇想:自己当过通信兵,对电缆材料略知一些。如果将目标瞄准通信行业,或许能绝处逢生。
经过细致调研与分析,崔根良最终下定决心,开始筹办七都通信电缆厂。1991年,电缆不要说在吴江,在全国也是刚刚起步。当年6月,江苏通信电缆厂吴江分厂挂牌成立。同年,第一根电缆成功下线,年销售额达450万元,创利税87万元。
随着时间推移,国内电缆行业逐渐红火起来,崔根良又将目光投向了光缆。他费尽周折,搭上了武汉邮电科学院的技术“高梯”,兴建了长江光缆联合公司,并选派优秀员工学习最新技术。当年华东地区第一根合格的光缆,成功诞生在崔根良的厂里。
1995年年底,江苏亨通集团公司成功组建,通信线缆产销量全国第一。2003年,光缆产销量国内第二,亨通光电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
看着世界地图走出去
在亨通集团总部大楼展厅的墙上,一幅巨大的亨通国际化版图引人注目。崔根良制定了国际化“三部曲”。第一步是市场国际化,先把产品打出去;第二步是资本国际化,在当地建生产研发基地,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充分融入当地市场;第三步是品牌国际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很多企业在国际市场打了退堂鼓。崔根良反而更加坚定:“国内市场打的是阵地战,打下了就不能丢。国际市场打的是攻坚战,别人退出之时就是我们进入之际。”
2010年底,从巴西传来好消息:全长1100公里、输送能力4000MW的500kV亚马孙河大跨越输电线路技术难题,被亨通解决了。该工程自启动以来,曾多方寻求欧美日世界著名公司为其解决大跨越、重雷区技术问题,但都没有得到承诺性答复。亨通人通过几十次理论验算和模拟试验,凭借全球最长跨度、最大截面的亨通造OPGW,解决了这一工程难题。
随着国家战略逐渐落地,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亨通国际化带来了重大发展契机。崔根良表示,“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目前绝大多数沿线国家,仍处于3G甚至2G的移动通信水平,宽带光纤到户的普及率也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亨通已在全球建立了七大研发产业基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相继通过美国UL、挪威、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国际认证,产品及服务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创业到创新、从制造到创造,30年来,崔根良带领亨通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他力主亨通研发光棒,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赢得了世界话语权;他带领亨通开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最大容量、最快速率、最低损耗光纤;自主研发的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特种光纤、光纤导航系统,一次次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这个退伍军人满腔热血、敢闯大业,将一个乡镇企业发展成了国际光电通信行业的“航空母舰”。
社会责任是企业的最大责任
崔根良坚定地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的最大责任,要能够在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环境和谐全方位经营企业的同时,努力为社会提供环保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为国家多贡献税收,为社会多提供就业岗位。
亨通也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诺言。亨通旗下子公司和产品无不凝聚着“诚信”二字,亨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地铁、高压输电网、石油平台、卫星发射基地等重要工程。在载人航天、天宫一号等重大项目中,亨通产品质量稳定,受到有关方面的表彰和嘉奖。亨通也连续多年荣膺“中国优秀诚信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称号。
除了优秀企业家的称号,崔根良头上还有慈善家的标签。因热心社会公益,崔根良被授予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的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称号。
从亨通创立之初,崔根良就没有停止过他的慈善事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成都分公司负责人徐国强第一时间得到崔根良的指示——加班加点生产为救灾抢险需要的通信光缆。正在首都机场准备回上海的崔根良也立即改换航班,赶往成都。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在第一时间向灾区送达了首批抢险通信光缆,亨通集团累计捐资捐物1000多万元。
2012年6月,崔根良出差江西时发现,革命老区敬老院的生活设施还很差,没有热水、没有卫生间、没个像样的厨房。崔根良连夜组织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到赣南考察,以最快时间拿出扶贫方案。当年,亨通资助江西老区敬老院改造的“鹤轩安耆”项目启动。在3年的时间里,亨通改造了井冈山、兴国、于都等革命老区25所敬老院,捐赠了26辆多功能救护服务车。
20多年来,崔根良始终奉行“真善不为人知”的理念。公司副总经理吴如基说,崔根良时时告诫员工,“不要以慈善之名谋私利”、“做善事不要忽悠人,一是一,二是二”。江西省井冈山市黄坳敬老院院长李建华告诉记者,2002年,黄坳敬老院90多名老人受惠于崔根良,但老人们一直不知道是谁帮助了他们。直到今年,他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敬老院的老人们才知道崔根良和他的企业亨通集团。
“只要亨通在一天,慈善就永远做下去。”为了推动亨通慈善事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运作,2011年起,崔根良捐资5000万元成立了江苏省首家民政部直管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亨通慈善基金会,以帮助真正有困难的人。迄今为止,亨通已累计捐赠超4.8亿元用于公益慈善。
从创办亨通第一天起,崔根良就秉持这样的信念:一名优秀企业家必须有大责任、大担当。正如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企业小的时候是少数人的,做大了则是国家的。”这是崔根良永远的“中国心”。
以企业家精神书写时代华章
每一个成功企业的壮大都是与时代同行的壮美诗行;每一位优秀企业家的成长都是产业报国、实业兴国的精彩华章。崔根良与他的亨通集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切入点,以农民企业家的创业豪情,以实业巨子的创新激情,以党员带领群众的发展热情,创造了非凡业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崔根良是亿万富翁,却穿着简朴,与员工同吃食堂;他是企业“掌舵者”,却不因亲情搞特殊,固守“制度是不讲原因的”;他是“智造者”,坚持“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他是模范党员,秉持“站着是面旗,倒下是标杆”,实现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他是慈善家,遵循“真正的慈善是不为人知的”。在崔根良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优秀企业家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的品格,看到中华优秀传统商道与时代精神的相互交融。
真正的企业家从来都不是投机商、守财奴,而应该是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的典范。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一大批崔根良这样有抱负、有眼光的企业家。他们立志产业报国,立足创新驱动,以守法取信市场,以关爱回报社会。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社会主义企业家的职业精神,流淌着勤劳致富者高贵的道德血液。
当有人夸奖崔根良了不起时,他说自己“只是做了平凡的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尽本分。有了铸进灵魂的信念才会生发心中的梦想,有了融入血液的骨气才能为国争光,这正是崔根良“哪怕激流回荡也要一往无前”的动力所在。
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正如崔根良所说,产业陷入低潮的时候,正是企业花最小代价实现升级的好机会。民营企业家应当把视野放大、心胸放宽、思路放远,丢下包袱、甩开膀子、大干一番。
愿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崔根良式的企业家,把个人抱负、企业发展与国家前程紧紧连在一起,让未来闪耀更多奇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