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他,定格在偷窃微笑、外貌英俊潇洒,颇有点像苏州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主持人。他就是朱永亮,一个从盐城射阳来苏州的打工者,在11年与有着包容特质的苏州相随相伴中,脱颖而出。今年春,朱永亮作为代表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大代表们,参加了苏州市十四届人代会。
四月上旬初的一天,时间还不到8点,朱永亮满脸喜色,漫步在道前街上,望着街道旁高大的银杏树在阳光下尽情舒展,枝头上的嫩叶在春风里轻舞飞扬,他似乎有些激动,竟忍不住哼起了曲儿:春天里来百花香……今天,朱永亮是来参加人大代表培训课程的,地点就在道前街的会议中心。他特地起了个早,精心打扮一番,穿了一身深色正装,内着一件条纹衬衫,早早地出了门,驾车从浒关家里赶到苏州。原来,朱永亮想趁这个机会,到道前街走一走,再好好看一看会议中心,因为这里是他到苏州后的第一站,也是他人生转折的新起点。
不一会,朱永亮踱到会议中心广场,他凝视着庄严肃穆的会场建筑,目光久久不肯移开,及至后来竟然眼中闪着泪花,神情专注,11年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11年前,春节刚过,朱永亮来到苏州,在一个同乡好友处安顿好简单行李后,就急切地上街找工作。他茫然地走在道前街银杏树下,一路前行,可心里一直在自问:苏州能容纳外乡人吗?我在苏州能找到工作吗?就在这时,朱永亮已走到会议中心,他的目光被眼前的一幅场景深深吸引,只见在宽阔的广场上,一大群孩子面对面趴在地上作画,孩子们极具感染力的笑声,满广场色彩奔放、童趣张扬的画面,让朱永亮感到震惊,对苏州的第一印象在他心里油然而生:苏州是个人和的地方,苏州是个多彩的世界!从此,道前街的银杏树和会议中心广场的场景,在朱永亮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朱永亮离开广场,依然漫无目的地向西行,在黄昏时已步到石路。此时,他忽然眼前一亮,看到在一个招工栏前人头济济,便赶紧挤了上去,抬头一看,又大喜过望。原来,一家位于狮山桥下的韩资企业急需一名电工,这对于学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福音。可是,万没想到,当他第二天去参加面试时,却吓了一大跳:韩资企业只要招一个电工,却来了13名电工报名!幸运的是朱永亮被录用了,录用的原因有点“意外”。朱永亮在老家曾经接下一个濒临倒闭的服装厂,虽然由于种种原故,没能将这个厂撑起来,但做了两年“厂长”,就是那段当过厂长的简历,让他占了先机。
自此,朱永亮在苏州这片热土上开始打工生涯。11年来,他换过多家单位,先后“跟过”好几个老板,但不管在哪家单位、报酬多少,他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成长渴望。记得那一年,朱永亮来到均强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从事设备维修,当时一位上司告诉他:修理一个门锁该怎么修?如果把它就当成修门锁,很简单,但如果能在其间体现服务理念,这就是艺术。这番话,让朱永亮茅塞顿开,他第一次领悟到一个道理:做事除了良心和激情,还要讲理念和方法。自从有了这根“弦”,虽然依然是打工,从事的还是相近的工作,但因为理解了“团队”、理解了“人脉”、理解了“理念”,朱永亮的苏州打工生活做得风生水起、另有一番意境。日子也越来越过得滋滋润润。新世纪初,朱永亮在浒关买了房子,后又添了车子,他在苏州真正扎根落户安了家。
此时,会议中心响起铃声,朱永亮猛地回过神来,从记忆中回到现实,他抹一抹湿润的双眼,踏着坚定的步子走进会场。朱永亮边走边想:永远感谢苏州,我在这里出发、在这里收获。我会当好这个人民代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打工者呼心声、唤期待……(施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