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苏州市区人民桥东南方的地方新建了一个新村,这就是南环新村,那里的居民大都是纺工系统的职工和折迁户。说起来也许让现在的人吃惊,那时的房价便宜得吓人,一套50平方米的两居室总共只要1万5千元。这主要原因,除了当时的物价困素,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南环新村的房子是框架结构样板房,造价成本低;二是那个新村按居民说法,是个野猫不拉屎的地方,在当时来说比较偏僻。尽管这样,分配到房子的人家还是欢欢喜喜搬迁入住了。
却说,那天黄昏,一个苏高中的学生下课后背了书包匆匆往家赶,他走下人民桥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天地,满眼望去全是农村景象。一过苏纶纺织厂,连柏油马路也消失了,只有一条狭狭的、煤渣铺成的机耕路。许多由市中心来的大人一踏到这里,就会紧皱眉头叹口气,脸上充满失落表情,可这学生倒好,反而兴奋起来。他望着路边沟渠的潺潺流水和沟旁潭边的依依杨柳,顿感心情舒畅起来,一路走一路哼着歌,还时不时停下脚步,欣赏远处莲池里怒放的莲花。看得兴起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赞叹:呵,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多美的家乡啊!
这学生名叫袁建栋,他家新搬迁到南环新村,这天是他搬到新家后的第一次放学。袁建栋自小就与人“角别”,在别人眼里看来是枯燥乏味、单调沉闷的东西,袁建栋会另眼相看,他可以从中找出兴趣、找出乐子。就像眼面前的景色,他能从中看到乡野的美丽,从冷落中寻到情趣。袁建栋自己也感到奇怪,视角怎么与众不同呢?可就是这种另类眼光,铺就了他的人生坦途。
不知怎么,袁建栋喜欢上了化学。初中时,课程刚接触到什么分子式,什么化学元素,同学们便被这枯燥难懂的内容搞得晕头转向,而袁建栋偏偏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及至后来到了如痴似醉地步。他会废寝忘食“啃”书本,更善于亲自动手做实验。
那天晚上,时钟敲过10点,早已休息的父母忽然听见厨房传出瓶罐相碰声,母亲感到奇怪,就悄悄起床查看。眼前的情景让她愣住了:只见袁建栋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一会儿将糖倒进瓶子里,一会儿将盐放到罐头中,既而又将瓶罐左晃右摇后,一起倒进铝锅,再放到煤炉上加水加温。母亲看了许久,心里感到纳闷,就忍不住探出头问:“建栋,你这是在做啥?”袁建栋一吓,回过来涨红脸掩饰尴尬:“嗨嗨,我在做实验,看看化学反应。”母亲会心一笑:“做吧做吧,自己当心点!”母亲回到房里,将看到的一切告诉建栋父亲,父亲很理解,儿子如此热衷折腾这些,一定有他的道理。
宽松的环境,父母的关心和支持,让袁建栋的化学天赋得到充分发挥。渐渐地学校发现了这颗优良的种子,更是着力栽培,为袁建栋创造了条件,给了他特权,允许他任何时候可以进实验室做试验。自此,袁建栋如鱼得水,尽情畅游在化学领域的海洋里,展示他的才能。袁建栋几乎每年都要代表学校参赛,全省全国每次化学竞赛他都参加,后来简直成了得奖专业户,只要他参赛,不是得第一就得第二,因而他成了苏州高中那几年化学赛事的“种子选手”。
时间匆匆,袁建栋在化学这一领域的潜力和张力被北大的指导老师发现了,当同学们还在为高考而紧张复习功课时,他已经拿到了被保送北京大学的通知。
后来,袁建栋最终走进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他在美国整整呆了8年,获得博士学位。
2002年,袁建栋回国创业,创办博瑞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他研制成功的一系列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肿瘤的核苷类化学药物,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苏州高新区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星星。(徐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