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到“十年动乱”时期,一场浩劫让许多有为青年耗尽了青春,当乌云渐消时,又被卷入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但茅联群很幸运,他按照“长子可以留城”的政策,被分配到电讯电机厂里做学徒。
那天,电机厂领导正在开会,一位学生模样的大孩子唐突地推开会议室门,他猛见满屋子都是人,顿时手足无措起来。正在作报告的领导问:你找谁?大孩子慌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递上,说:我来报到,这是介绍信。领导仔细端详,望着这乳臭未干、脸色白净的孩子皱了皱眉头问:今年多大啦?大孩子有点慌张,结巴着答非所问:我,我中学已经毕业了。领导笑了,看了看介绍信,又说:呵,叫茅联群。这样吧,让劳工科的同志带你到班上去。
茅联群被带到金工车间,安排学钳工,他的师傅是位阿姨,姓黄。自此,茅联群每天就与锉刀钳床相伴。说起来,真是小茅运气好,他的师傅黄阿姨是个技术好、关心人的老工人,她非但手把手悉心传授钳工技术,而且处处照顾爱惜这位“白面书生”徒弟。茅联群自小就养成爱看书的习惯,所以空余时间时常拿出一本厚厚的书似痴如醉地看起来,有时会看忘记干活,这在工厂里是属于违反劳动纪律的。每逢此时,茅联群总是脸一红,收起书打招呼:师傅,嗨嗨,又忘记时间了!黄阿姨不但不责怪,反而劝慰:看吧看吧,反正今天生活不多,爱看书总归是好事,总比离岗串岗要好啊!茅联群非常感激,因为他心里明白,依照当时的形势背景,师傅这么做是很有点风险的。
正是黄师傅的善解人意,让茅联群的人生轨迹起了重大转折。在他学徒生涯刚满一年时,国家就开始恢复高考制度,应届生、历届生都可以应考,这真是数万万知青的希望之光啊。茅联群当然跃跃欲试。
可是,尚未应考,茅联群先是自卑、畏缩起来,他自忖:自己的小学中学都是在动乱中度过的,基本就没好好读过书,跟那些“老三届”的大哥大姐们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是竞争却在一条起跑线上,高考用的是一张试卷……茅联群对如此“不公正”的应考感到愤然、惶惑,继而忧心忡忡。就在这时,黄师傅站了出来,她已经看出了徒弟的心思,便及时给予鼓励。那天上班时黄师傅对他小心、小声关照:“老三届”固然基础好,但依我看,你看的书比别人多,高考机会千万不能放过,你大胆去试一试,试过了,也对得起自己。茅联群深受鼓舞,坚定了应考的决心。
黄师傅不但如此说,更是在行动上做了最大支持。从那天起,黄师傅就自作主张让徒弟提前一两个小时悄悄下班回家,为的是让他复习高考课程,而每天的工作任务都由自己包揽完成,有时还得加班加点。茅联群得知师傅的良苦用心,愈加奋发。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茅联群成了“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也是南京中医学院这一届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之后,茅联群的事业如日中天。他以优秀成绩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始临床医疗工作,短短数年,由于他的卓著医绩,引起了海内外医学界的注意,并着意关注这位重视攻克世界医疗难题的年轻人,不久,茅联群获得法国抗肿瘤中心提供的奖学金,并热情邀请赴法深造。
机遇接踵而来,1995年茅联群以法国国际免疫公司驻华首席代表的身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一般留学生回国,第一个公司的地点都会选择北京上海,茅联群却选择了苏州。这不仅是因为苏州有良好的政府服务队伍,更因为苏州有养育他的恩情和浓浓的乡情亲情。(徐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