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委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会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方向。以党建带工建、团建等,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发挥各自联系群众的作用。
发挥国企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政工部副主任 赵宇人
国有企业有别于民营、外资、合资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成立伊始就建置了党组织,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因此,发挥国企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来持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这既是国企党委应尽的职责,又是国企具有的政治优势。
一、仔细比较,切实把握国企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什么是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党章指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党章是我党的根本法规,对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了权威说明,但这是指全国范围内的国有与集体企业而言的,没有具体到国企党委。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企业的党委核心作用作了言简意赅的界定:“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内涵却十分丰富,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了三条明确界定:一是带好四支队伍;二是增强国有经济力量;三是参与、执行、并监督重大问题。
2016年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国企党组织作用: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明确权责边界,做到无缝衔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国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对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层面的党组而言,管辖着上百个党组、党委,因此这样的党组织兼具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是不难理解的;而对于发电企业党组织而言,大多是党委建制,用“政治核心作用”来表述是恰切的。
学习中央精神,结合实际,考察国企的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内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七条:
——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把上级党组织对于推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支持经营班子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形成权力制衡、运转协调的决策机制。
——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和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完善适应现代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先人用人机制,建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技术专家队伍、技能人才队伍和党员队伍。
——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有效性。加强对同级纪委的领导。
——加强党委自身建设,持续开展“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班子”建设。设置与充实党务工作机构,为党委正常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贯彻落实上级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结合实际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工作进行领导。
以上几条大致界定了国企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内容。对于国企党委而言,建设企业文化,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企党委责无旁贷的职责。
二、有效参与,有效构建利于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
发挥国企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国企的政治性质所决定的,既是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又是国企加强管理的自身需求。因此,以什么样的机制体制,来确保国企党委有效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发挥国企党委政治核心作用,通过交叉任职、双向进入的领导体制来体现。党委书记兼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公司经营班子成员(是中共党员的)进入党委。有的国有企业8位经营班子成员,7位当选为党委委员。这样的党委委员组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保证了党委会与经理层之间能够通畅沟通,这从岗位设置上解决了国企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一般党委会与总经理办公会合开,主要是与会成员一致,所以可在一起讨论研究企业的重大问题。
发挥国企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要通过合规的程序来体现。明确程序,为了确保效果。为了充分体现党委成员的意愿,体现党委成员所联系的党支部及党员的意愿,所以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并严格执行党委议事规则,对于重大问题要采取票决制。如,常熟发电公司制定了党委会议事规则,按制度组织开展了党委会议事程序,事先确定议题,会上进行讨论,并逐项表决,公布结果,完成了对重大问题的决策。
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明确参与决策的具体内容来体现。根据规定,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的决定。明确参与决策的内容,为了确保决策效果。如,常熟发电公司制定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将“三重一大”具体事项具体细化为本企业的事项。又如,“重大决策”明确为决定企业管理机制改革方案、公司及以上先进个人、集体的评定,重大嘉奖等。“重要干部任免”明确为公司级领导后备干部人选推荐和中层管理人员后备人才的确定等。“重要建设项目安排”明确为,公司重大基建、技改项目方案的提出和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等工作的编制和上报等。“大额度资金使用”明确为,公司对外投资方案、对公司外的合同担保临时、给公司全体员工发放有关奖金、专项资金及福利性物品的发放方案等。这些内容的明确,使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保证。
三、发挥优势,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我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国企企业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企党委总揽全局、统筹各方,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具有思想理论的优势、人力资源的优势、内部监督的优势、组织群众的优势和宣传新闻的优势。
(一)国企党委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方向。
长期以来,国企党委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是上级党组织强调的重点,通过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委组织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坚持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党所倡导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企党委必须要坚持并坚决贯彻落实的。因此,国企党委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会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保证了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方向。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创新创造,持续奋斗,和谐共生”核心价值观,中电国际“责任、诚信、智慧、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常熟发电公司“做好每件事,努力每一天”的企业精神,都十分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涵。
(二)国企党委所贯彻的党管干部与人才的原则,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合适的人力资源。
建设企业文化,关键在人。首先,国企党委在选人用人时,要把是否高度认同企业文化理念作为选用人才的主要依据之一。只有在高度认同后,才可能在实践中自觉转化为行动。其次,在提升职工素质时,需要用先进企业文化理念作为引领,用人文关怀传递高尚的价值追求,久而久之,才能实现了以文化人,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再次,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用什么样人的来推动十分重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才能顺利推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称为“一把手”工程。为了顺利推进,需要党政一把手挂帅,经营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牵头部门负责,各部门积极配合。
(三)国企党委所坚持的监督职责,促进了企业文化塑造廉洁理念。
国企党委依照党内有关规定赋予的职责,统筹企业内部监督资源,履行监督职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目前,国企上级党组织与下级党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这是党内自上而下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刚性要求,也是我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要求。在国企在企业文化推进过程中,尤其是在企业理念的传播、认同、践行中,将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中的监督功能充分体现出来,是十分必要的。在国家电投倡导的理念中,有一条廉洁理念,其内容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其释义是做人要公私分明,光明磊落;做事要坚持原则,遵守规定。
(四)国企党委所肩负的宣传教育职责,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日常载体和营造了良好氛围。
国企党委肩负大力宣传党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及本组织决议的职责,教育引导党员、职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抓紧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是国企党委优良的传统。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许多国企在内部创办了宣传载体,网站、杂志、报纸、书籍等,通过日常新闻报道和故事,渗透所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中电国际党委主办的《中电国际》,每月一期,每期不仅刊发了讨论企业文化的文章,而且在新闻报道的组织取舍编发方面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理念。常熟发电公司充分利用好企业内部网站、报刊等载体,因为是企业内部主要媒体,所以职工获取信息的同时,自然而然会对信息作出自己的评判。为此,企业内部新闻的报道,坚持发布与公司所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相符的报道。随着每月近200篇的新闻与信息的传播,长年累月形成了有利于公司党委、行政所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的氛围。
(五)国企党委所领导的工会与共青团组织,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取决于公司党委、经营班子的领导有力、积极示范,而且取决于广大职工的参与度与认同度。因此,国企党委在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团建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发挥各自联系群众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紧密关系,使企业文化理念在职工中接受、认同范围逐步扩大,自觉执行力度逐步增强,为企业文化理念转变为改善工作的力量造势。如,常熟发电公司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工会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职工对企业精神的建议。“做好每件事,努力每一天”的企业精神,就是在职工座谈中率先提出,经过加工提炼后产生的,因此得到了常电职工的较高认同。
四、面对挑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
总体上看,近年来,国企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改进、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前面临认识态度、信息传递方式、职工组成等变化,有的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困难,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挑战。
这些主要有:
一是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无用的。长期以来,企业文化无用论占有一定市场,说搞企业文化是务虚的,不实在。面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往往会质疑,能增加产量吗?能增加利润吗?这种看法的实质是只注重物质,目光比较短视,没看到企业文化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良性作用。
二是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政工部门的事,与行政没有多少关系。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本身的误解。企业文化建设是全员性的一项系经工程,没有广泛群众性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不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等,这与行政所追求的又是一致的。
三是将建设企业文化与文体活动混为一谈,认为职工开展打球、摄影、书画、唱歌、跳舞等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了,这是比较狭隘的看法。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不能代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
四是企业文建设的主体——职工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国企中往往存在多种身份的职工,主体是全民劳动合同制职工,还有一批集体制职工等。多种用工形式的存在,使职工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思想特点和文化需求也呈多元、多样化,如用同一种文化理念去要求不同用工性质的职工,是不现实的。随着一批年轻员工的入职,他们的信息大多依赖于电脑获得,思想、需求多元多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对他们影响不大。
针对这些情况,国企党委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化拓展“四好班子”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用现代的手段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以4G手机为代表的新一代通讯工具的出现,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习惯。不仅仅是年轻人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习惯,而且不少中老年职工改变了获取信息的习惯。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尽快适应职工信息来源渠道的新特点,加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建设,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如,常熟发电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企业内部重大的消息,传播了振奋人心的企业理念,取得了以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是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考评机制。长期以来,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是什么,没有一个规范的考评标准。这就造成了说多做少,弹性较大的现象。要在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成效、评价标准,为考评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要依据考评结果逐步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绩效作为党委选用干部、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据,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导向。
三是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认同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带头积极践行。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有效带动周围的职工。国企党员分布在各岗位上,许多人处在关键或比较关键岗位上,他们对于企业文化的态度与行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党员开始。这是国企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是重视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相同的生产设备,相同的生产流程,相同的产品,相同的上级主管单位,位于不同地方的企业为什么会给人明显不同的感受?就是不同地方的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不同。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职工的影响方面。虽润物细无声,但影响广泛而深刻,在不知不觉中就体现出来了。重视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影响。吸收地域文化先进养料作为企业文化的营养,抵制地域文化中的落后养料,使职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与国企党委所倡导的文化理念比较接近。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在科学发展的征途上,既要坚持抓生产抓经营,又要坚持抓党建抓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保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国企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目标,是完成上级党组织和股东方的一致目标。(作者赵宇人系苏州市企业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单位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政工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