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也提到了“工匠精神”,这是该词首次进入党代会报告。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我们的历史文化中不乏工匠精神,它对于我们培育新时代人们的职业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下职场“最勤劳”与“最不敬业”的悖论
2013年12月12日德国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fK对8个国家的8000名员工进行的“哪个国家的员工最勤劳”专题调查。得出中国员工为“世界勤劳冠军”的结论。
而盖洛普公司公布针对142个国家和地区的2011-2012年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调查结果,全球员工敬业比例为13%,中国员工敬业比例为6%,其中办公室员工的敬业程度更是低至3%,世界最低。
常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的中国员工,为何成了最不敬业的典型?其实,这并不费解,因为勤劳、辛苦并不一定就等于敬业。所谓“敬业度”反映的是员工对职业投入的智慧、感情和承诺的程度,透视的是劳动者发自内心的忠诚度、归属感与责任感。而非仅仅把职业当作谋生饭碗,甚至是挣钱工具。
勤劳和辛苦有可能是受到外在压力而存在的,但是敬业则一般是发自于内心的。敬业与否,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官员有职业精神,就不会有贪官;商人有职业精神,就不会有奸商;工人有职业精神,就能做好工;农民有职业精神,就能种好田;教师有职业精神,就能教好学……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职业精神,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就指日可待!
二、中国人的职业精神只能来自自己的传统文化
与欧美主要源自宗教信仰,也就是基督教新教伦理的职业精神不同;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就整体而言并未发展出适应工业社会的职业精神。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分析说新教认定所有正当职业都是神赋予的,将自己从事的职业做好,属于荣耀上帝、履行天职,由此新的现代职业观得以产生。将世俗工作上升到信仰层面,也便有了强烈的敬业精神。发达国家的现代职业精神,是他们自己民族传统的现代转化。对于我们这种宗教杂乱缺乏虔诚传统的社会,无法也不应该移植别人独特的价值观。但是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就有可以进行这种转化的优秀传统,苏作文化就是这一传统的典型代表。
早在氏族社会,我国就有以姓氏命名的从事专门职业的人群,如筑氏(建筑)、屠(屠宰)、甄氏(陶器)、钟氏(铸钟)、弈氏(制棋)、韦氏(皮匠)等。儒家在技术活动中强调“六府三事”,“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指的是当时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技术活动,“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指的是个人的道德修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既有利于百姓与社稷,又具备道德教化的功能。春秋战国之后,在中国传统技术制造业逐步形成了具体而稳定的职业伦理规范,即要求技术技艺的应用必须做到有利于国家和人自身的发展,从而延伸出工匠艺人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堅忍执著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情操。
三、苏作文化有一种优秀的敬业传统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地域构成中,各地都有优秀的敬业传统,而苏州的苏作文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人宋应星《天工开物》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的名句。明清时期苏州独占鳌头,经济富庶,人文荟萃,成为全国区域经济与文化中心,还诞生了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一个专有名词:苏作,既是其书面字义苏州制作的直接表达,也承载着极其精致、引领风骚的文化意涵。
本来传统社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士工分途,轻视工匠“贱业”。但苏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却是手工劳动中加入了文人的匠心,不知不觉提前尝试了我们今天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理想。比如苏州园林、苏式家具……等,都在手艺人的匠心中体现了文化人的审美情趣。
苏州一批文化匠师同时具备学者与工匠两种素质,“习艺求名,志在不朽”是其人生追求。明末苏州人孙云球身处世乱、家道中落;于是放弃举业,改习匠作,有了许多制造发明以及一部著作《镜史》。另一位造镜名匠薄珏,通过自学及刻苦钻研掌握了丰富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创制望远镜,成为当时民间有名的制造匠师和工业科学家,著有《格物论》百卷。计成以造园一技之长在江南交游文人士大夫,著有经典之作《园冶》。及至晚清、民国,原本文化程度并不高的苏绣大师沈寿,也继承了苏州文士与工匠结合的传统,对一生刺绣技术进行理论总结,口述了一部《雪宧绣谱》。香山帮后期重镇姚承祖教授撰著《营造法原》并作为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讲义。
这一新传统其实是历史的发展扬弃了传统社会的职业偏见,回到了文化发展与工匠精神成长相辅相成的历史正轨,正如儒家经典《大学》中所言:“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这一句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儒家立身行道、修身养性的不朽追求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四、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长点
我们把社会主义道德分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而职业是我们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奉养家庭的基础。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24个字分三个层面,其中个人层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第二项就是敬业。敬业与第一项“爱国”相表里,不敬业的“爱国”是口头爱国派,做好本职工作,把伟大祖国建设好,才是真正的爱国者。敬业必乐群,用虔敬态度制出职业作品,物美价实,也体现诚信。
不仅如此。就像古人所谓修齐治平,以修身做前提一样,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长点。只有好开头,才会有好的结尾。缺少前面的,后面的都不完美。古代修身关乎家庭、社会、国家,当今敬业也是一样。没有个人的敬业,就没有货真价实的职业产品。用假货交易真货,不唯不诚信、不友爱,也难有社会层面的公正、法治和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从业者完成自身社会化的重要条件,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不可或缺的舞台。我们在这个舞台上与别人打交道,提升道德人格,获得他人的信赖和社会的支持。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公民无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的形式为人民服务。每一个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自觉遵循服务群众的要求,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都是服务对象,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状态。
现代职业精神是对传统职业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本质认识的基础上所具有的敬业、精业、创业和立业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及其行为表现,这就是我们所要复兴的工匠精神。我们不能狭隘理解工匠精神,以为仅仅是制造行业员工的事。各行各业都追求卓越,祖国才能蒸蒸日上。而苏作文化中工匠精神和立身行道、修身养性的不朽追求完美结合的传统,就是各行各业涵养敬业精神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质资源。(作者为中共苏州市委党校教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