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高质量发展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时代的潮头,苏州国企发展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针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苏州全市国资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至2017年底,全市国资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19394.38亿元,同比增长6.02%;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184.29亿元,同比增长7.49%;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6132.32亿元,同比增长6.24%。其中,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4236.61亿元,同比增长9.55%;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727.37亿元,同比增长7.7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1329.81亿元,同比增长7.24%;营业收入246.06亿元,同比增长4.09%;利润总额46.17亿元,同比增长8.25%;净利润36.39亿元,同比增长16.2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29亿元,同比增长88.92%。
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39家,职工2万余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基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集团以制造业、金融业务投资、住宿和餐饮业为三大主业。围绕三大主业,集团内涌现出苏净集团、苏州金龙、书香酒店等国内知名企业,其中,创元科技为深交所挂牌企业,苏轴股份、苏瓷公司、创元期货等企业为新三板挂牌企业。集团有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创新型企业,苏净集团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起草159项,发明专利291项;高新技术企业22家,国家、省级技术中心10家。
苏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目前拥有全资控股企业8家,参股企业49家。
公司以文化旅游、金融股权投资、现代商贸为三大主业。多年来,围绕苏州古城保护,实施了潘世恩故居、潘祖荫故居、潘镒芬故居、过云楼等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开设了城墙博物馆、状元博物馆;围绕苏州打造“东方水城”,实施了水上游整合、环古城河提升、环古城河健身步道等重点项目;围绕精品酒店开发,已建成“文旅·花间堂”探花府、山塘人家两家精品酒店,“文旅·花筑”精品酒店项目稳步推进,同时大力推进分散式精品酒店建设,建立集团自主品牌“姑苏小院”。
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集团以金融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为三大主业。
近年来,国发集团以“创新、引领、诚信、惠民”为企业宗旨,致力于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民生金融发展,形成了股权、债权、财富管理、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等四大核心业务板块,构筑了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管、创投、担保、征信、市民卡公司等多种金融业态的地方金控集团,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金融投资和经营管理人才。
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目前拥有5个全资子公司、12个控股子公司以及26个参股子公司。
公司以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和类金融业务为主业,以“为了这座城市”为核心价值观,实施“产城融合、科创立基、文化固本、生态乐居”四大战略。公司党委大力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2018年上半年与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公司开展跨区域党建联建,形成一批可以借鉴的经验成果;投资建设的PC(预制混凝土)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是目前为止省内同类工厂中年产能最大的一家;城北路地下综合管廊全线贯通、城市燃气管网安全改造工程分获2017年“十大民心工程”。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承担苏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资源开发及物业保障等工作,目前共有职工7000多人。先后荣获九届“苏州十大民心工程”,被授予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等18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苏州轨道交通已运营3条线路,总里程121公里,车站98座,线网日均客流超过90万人次,线网累计运送乘客8亿多人次。目前,苏州在建3号线、5号线共2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89.3公里,车站71座。计划2018年底开工建设6号线、S1线,2019年开工建设7号线、8号线。到2024年左右苏州将建成“四横三纵两联”共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约350公里。
苏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有限公司
苏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2014年9月实现实体化运作,下属5家全资子公司、3家参股公司。
公司以“建市民满意的保障房”为工作目标,聚焦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环境治理两大主业,构建了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四位一体”的运营框架。坚持“品质不低于商品房、成本不高于商品房”的建设标准,实体化四年来已竣工交付保障房项目五个,包括梅亭苑西侧廉租房、上方山“石湖山水居”(一期、二期)、13号A地块“金秋家园”、3号A地块“惠宇华庭”,总建筑面积65.49万平方米,共5423户,总投资39.09亿元。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苏州证券公司,成立于1993年。2002年,更名为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2月12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东吴证券是全国唯一一家总部、注册地设在苏州的证券公司,共下属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17家分公司,下设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3家,共有141家证券营业网点。一直以来,东吴证券扎根苏州,放眼全国,打造规范化、市场化、科技化、国际化的现代证券控股集团,拥有以证券经纪、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服务、基金债券代销服务等为基本架构的专业证券服务体系。
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28日,注册资本30亿元,是苏州地区唯一的法人城商行。
苏州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由农商行改制而成的城商行,也是首家全面实施事业部变革的银行,现已形成公司银行、零售银行、金融市场和数字银行四大事业总部,全力打造风控有效、科技引领、专业专注的新时代普惠银行。目前拥有163个服务网点,机构覆盖江苏大部分地区;发起设立苏州金融租赁公司以及4家村镇银行;入股2家农商行。2017年,苏州银行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和“百佳示范网点”两大殊荣;在英国《The Banker》杂志2018年全球1000强银行中排名第324位。
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是首家总部位于地级市的全国性寿险公司。
东吴人寿形成了涵盖个人代理、银行保险、团体业务、健康保险、电子商务和续期收展的多元化销售渠道,铺设了覆盖江苏、四川、河南、安徽、上海和山东等省市的机构网络,共有各类分支机构129家。积极承办我市大病保险项目,持续保持税优健康险在全行业的领先地位,深入推进社会保障服务创新,着力构建健康管理服务生态圈,打造“价值东吴、科技东吴、平台东吴”。
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6年5月注册成立,同年12月实体化运作,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内第二家地方AMC,目前公司下设全资子公司2家,2017年由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为二级破产管理人。
成立以来,公司秉持“深耕苏州,辐射全省”的经营理念,坚持“主业做精、创新做实”的经营策略,聚焦不良资产经营、投资和资产管理两大主业,充分运用市场化工具,化解区域金融风险,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打造区域性优秀综合金融服务商。
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名苏州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2014年3月完成重组,更名为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拥有5个全资子公司、2个控股子公司。
集团坚持以强化“水意识”、保护“水生态”、做好“水文章”、打响“水品牌”为己任。承担姑苏区、相城区、木渎、胥口两镇及太湖度假区的供水任务,供水服务面积近586平方公里,供水用户50万户,服务人口约218万;另有苏州中心城区娄江、福星、城东三座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量为36万吨。集团供排水生产实现了整个工艺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
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注册资本20亿元,下辖二级公司7家,三级公司17家。
集团以“弘扬香山匠心精神、传播苏州园林文化、建设美好生活环境”为己任,以风景园林建设和管理、古建筑和文物保护为主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香山工匠”和“苏州园林”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业内唯一的院士工作站,以及各级非遗传承人、大师21人。业务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并承建了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50多座苏式园林,成为对外交往的中国名片和民族文化的世界品牌。
苏州市会议中心
苏州市会议中心成立于1995年4月,员工总数达到4200名。以住宿和餐饮业、物业管理、商务服务业为主业,制定了“13345”核心战略计划,实施“五个苏会”建设目标,致力于打造诚信、卓越、亲情、专业的“苏会”服务品牌。
近年来,苏州市会议中心(集团)聚焦主业精心耕耘,酒店管理走出了输出之路,中心大酒店荣获2017年度中国会议酒店100强。物管股份于2015年11月挂牌新三板,连续八年蝉联全国百强物业。姑苏区银龄乐营养配餐中心已投入使用,积极参与了苏州市老人用餐服务。
苏州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苏州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拥有3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3家参股公司及1家三级子公司。
公司以“致力于城市的未来”为企业使命,以“务实、信诚、创新”为核心价值观,聚焦城市建设投资与运营、现代物流两大主业,重点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及重大项目建设。
公司优质高效推进三新城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三新城城市功能。同时抓住用好“一带一路”机遇,全面推进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和运营,推动苏州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州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市属国资唯一一家提供涉农综合性服务的企业集团,自2011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以“为农服务”为宗旨,聚焦类金融业务、现代农业和健康产业三大主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通过担保、小贷、融资租赁等农村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金融资本、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累计业务规模达945.17亿元;通过聚焦农产品交易、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关注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通过打造“怡养99”养老健康服务品牌,形成了由自理公寓、安养照护、康复护理三条产品线组成的具有苏式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并通过ISO9001:2015标准化认证。
苏州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9月成立,主要承担公路、港口、航道、铁路、城市公共交通、智能信息、交通卡、枢纽场站、停车场等交通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目前实际管理8家子公司,其中全资子公司苏州智能交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顺利完成“新三板”上市。
公司坚持用“四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高效率建成、高水平运营、高层次布局交通产业和高质量转型实现保值增值,提前谋划,勇于革新,不断摸索,努力打造业内一流的“百年老店”。
张家港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港市国资国企干部职工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深入践行“四大路径”,主动融入“四个港城”建设。陆续出台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薪酬考核”“三重一大”“监事会”“履职待遇”等一系列监管办法,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制度。打造以六大公司为核心的国资发展体系,国资布局进一步优化。积极参与沪通铁路、苏南沿江、康得新未来城等项目开发建设,助力城市发展;成立产业资本中心,推动“张家港基金”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2012年至2017年,市属国有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3.87%,净资产年均增长15%。
常熟市
常熟市国资工作以改革为统领、以发展为要务、以监管为手段,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资产由2013年末的907亿元增长至2017年末的1398亿元。调整优化国资布局,对44家企业调整管理关系,新设水投、文旅两大直属国资公司,形成五大国资板块体系。加强企业市场化主体建设,对国企构建与政府平等的契约式经济关系初步形成共识。完善国资监管体系,累计出台配套文件34个,强化公司章程管控,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国资国企信息化监管平台,外派监事会制度进一步落实。
太仓市
太仓市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大力做好“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国企运营能力,至2017年底,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较2012年增长58.56%、53.26%。二是提升国资布局结构,先后通过五轮整合重组,形成资产管理、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水利水务、城市经营等五大板块。整合缩减国有企业24户,清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下属企业18户。三是提升国资监管效能,界定市属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实施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制定国资监管权力责任“正面清单”,科学界定管理边界,保证依法行权履职。
昆山市
近年来,昆山国资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三年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工作:一是于2015年4月成立国企党委,现下辖二级党委5个,共有党员1203名。二是整合重组全市国有资产,成立8家国有集团公司,下辖全资、控股企业256家,参股企业176家。三是推进国企提档升级,目前已有7家国有企业挂牌新三板。四是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18家,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135家。五是强化监管,出台规范性文件24项,并推进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分类考核,进一步激发国企活力。
吴江区
近年来,吴江区国资办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新组建旅发公司等5家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推进区内龙头企业与国企合作;积极稳妥推进国企去行政化改革,在国企任职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与原单位、编制、身份脱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和监管方式创新,梳理工作职责,下发共9大类44项国资监管清单;积极实施外派监事会制度,公开招聘专职监事派驻到区属国有企业;开发建设了国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对国有资产实施动态跟踪和分析预警,得到了上级纪检监察、国资部门的充分肯定。
吴中区
吴中区国资局积极推动国资改革,按照企业功能和市场定位,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吴中区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吴中区区属国有企业分类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区属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实施办法》等多项制度;将原11家区属国有公司整合为6家,明确主业发展方向;向公司派驻监事会并出台配套工作制度,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框架;清理机关行政事业人员在企业兼任职问题,完成身份转换工作;夯实国资国企的党建基础,基层党组织先后获得市、区殊多荣誉,彰显党建工作迈上新高度。
相城区
2017年以来,相城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新设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调整重组6家一级公司(集团),设立6个公司党委(总支)。公布区国资局权力和职责清单,推进监管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完成企业兼职人员清理和国资局内设机构“大科室制”改革。对区级机关(事业单位)所属21家企业实施分类处置,实现区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覆盖。指导各镇(街道、区)启动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将全区348家镇级国有(集体)企业整合为123家,逐步清理注销174个“僵尸”“空壳”企业。
姑苏区
至2017年底,姑苏区共有国有集团公司3家,集团下辖企业23家。近期,姑苏区国资委制定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薪酬管理、投资管理、预算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性文件,同时积极创新监管手段,为依法、科学、有效地开展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姑苏区辖区范围内历史街区、老宅资源丰富的特点,区属名城保护集团积极主动参与历史街区、老宅的征收、修复改造及平江路旅游示范区的扩容和桃花坞二期等“六大提升工程”的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国资国企坚持在开发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引领发展,一方面明确市场化发展方向,有序推进国企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资产证券化,加快资产处置和布局调整,引领园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新兴产业集聚,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另一方面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监管职能,出台权责清单等监管制度,建立综合积分考核、监管专员外部监督、国企内控等管理体系,在深化改革中提高经济效益,近三年国企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53.77%、21.22%、40.73%,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高新区
截至2017年底,高新区纳入国有资产统计年报汇编范围国有企业共计96户,其中区管一级企业6户。近年来,高新区国资办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修订区管国有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国资监管事项清单,确立监事会工作机制;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业,实现区域国企协同化发展,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有企业整体效能,合理压缩企业管理层级,逐步清理僵尸企业,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剥离国企办社会化职能。
(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