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篇幅与往年相比虽短,但干货、实货很多,给力又暖心。
1.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
2.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3.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4.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
5.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6.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7.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8.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9.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10.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1.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12.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13.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14.要大力纠治“四风”,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
15.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与往年不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梳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9年工作总结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
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0万亿元。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
减税降费2.36万亿元。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二、疫情防控
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
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三、2020年工作要点
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四、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
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
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抗疫: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
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减税降费: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就业: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创新: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消费: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5G应用
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金融: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脱贫攻坚: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
农业: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教育: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
社保: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开放: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港澳台: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从以下20个关键词精读政府工作报告,有今年必须达到的硬指标,也有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包。
1.抗疫特别国债
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2.稳住上亿市场主体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3.真正过紧日子
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4.硬任务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5.“六稳”“六保”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6.不断线就业服务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7.自愿缓缴
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
8.以训稳岗
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9.以工代赈
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10一网通办
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
11.“揭榜挂帅”
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12.线上线下融合
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13.“两新一重”
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14.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15.应出尽出
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16.应延尽延
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17.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
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18.生命至上
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19.应保尽保
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
20.宪制责任
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
注:“揽炒”,在香港流行语中是“我要抱着你一起死”之意。在香港人心中,“揽炒”简洁地概括了暴徒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