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2日,胡润中国慈善榜出炉,这是胡润第三次推出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榜、第二次推出胡润2006中国慈善企业榜。年过八旬的彭年酒店董事长余彭年,以20亿元的捐赠额摘走慈善家榜榜首;榜上的100位慈善家中有54位来自去年的百富榜。今年50个上榜企业平均将年销售收入的0.15%用作了慈善事业,而根据胡润百富榜介绍,国外前十大企业将年销售收入的0.5%捐献给公益事业。作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石油也成为了去年中国捐赠最多的国企,但胡润幽默地表示,和中石油1300亿元利润相比,他们1.27亿元的捐赠就显得不那么多了。《公益时报》和企业公民委员会共同编制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也在稍后发布。
因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慈善捐赠的信息统计制度,所以,榜单的准确性受到了多方质疑。不少人尤其觉得难以相信的是:“新华社2005年发布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
但是,《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往年公布的“中国慈善榜”和“中国富豪榜”相比较,其评出的百位“富豪”七成以上并未显身“慈善”之列,而慈善榜单中的人物,所捐赠的一般也只占其资产总额的百分之几。有统计显示,国内的捐款中,经济实力最弱的百姓捐了大头。
2005年11月20日,民政部召开了首届中华慈善大会。这不仅是中国官方第一次集中宣传和表彰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国内外团体个人,也是第一次政府、专家、从业者坐到一起讨论中国慈善事业未来方向。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慈善事业越来越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关注,丛飞感动中国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流传。2006年5月22日,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社科联、苏州市企业文化促进会邀请了市有关部门领导、企业家代表、市慈善总会领导、专家学者等共四十余人,在胥城大厦举行了“胥城·企业文化沙龙”,活动的主题是“企业发展和慈善事业”,沙龙中来自各业的企业代表的发言表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做着慈善事业,并希望不断努力将苏州的慈善事业做得更好。
活动由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市委宣传部研究室主任刘伯高先生主持。
慈善事业的现状
收入分配从理论上讲可以分为三块。第一块是初次分配,是指通过合法经营获得收入;第二块是由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调节,以社会保障等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分配,把社会趋向于一个合理的结构;第三块就是‘第三次分配’,即慈善捐赠,让有财力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慈善捐赠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包括扶贫、助学、救灾、济困、解危。在许多发达国家,慈善也是社会财富再次分摊的连通器,从税务上、宣传上、道义上,支持富人回馈社会。然而在我国,20%的城镇富裕家庭占有着社会财富的50%,他们在捐助上的支出却少得可怜。
相对而言,我国过去也有一些社会捐赠,比如我们常见的抗洪救灾,大多是应急性的,没有一个长远的、自愿性的体制来保障;没有这样的氛围:企业形成机制拿出一部分钱来帮助别人。现在支撑我国慈善事业的,一方面是基数巨大的普通人的爱心,另一方面是来自海外的善款。海外华人是捐款的主力军,中华慈善总会每年收到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捐献款一度仅为0.92元,不足人均GDP的0.02%,志愿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但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很多。我国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的灾民需要救济,有2200多万城市人口生活在低保线上,有75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需要救助,另外,还有6000万残疾人需要社会提供帮助。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目前,中国慈善事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公众参与率较低。无论是公众的慈善意识还是慈善机构的捐赠机制,都需要积极探索并向国外借鉴经验。”
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总体呈现如下六个现象:一是社会捐赠规模小,税收激励作用不力;二是捐赠范围小,捐赠还没有成为普遍的社会习惯和公众行为;三是捐赠渠道分散,体制分割,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慈善组织和基金会作用不大;四是慈善捐赠还仅仅限于被动的捐钱捐物,志愿服务和义利兼顾型的战略性捐赠较少;五是监督机制的缺失,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有待提高;六是家庭保障功能较重,家内转移支付频繁,建立在对陌生人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基础之上的慈善文化和捐赠风气有待强化。
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非营利民间组织为28万家,其中许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组织。而美国早在1990年,就已经有140多万家非营利民间慈善机构。同慈善机构数量少相对应,我国慈善机构的募捐能力弱,执行能力也弱。2004年,全国395家慈善(总、协)会共募集资金16.9亿元,支出10.2亿元。
陈烨(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沙龙,我还专门看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么一个数据:国内注册的企业中超过90%以上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等慈善活动。看了这个数字以后我非常震惊,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国内的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没有参与慈善活动,可能跟我们的社会环境、文明程度有关。比如跟我们捐款的减免税制度还不是特别完善有关,还有慈善立法也没有完善;同时,很多人有一些疑问,比如善款去向如何,是不是操作规范,是不是透明,等等。所以,90%的数据可能因此产生。
韩涛(苏州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财富到最后的用途就是慈善。尽管现在企业、社会包括家庭都在良好发展之中,但是不管社会财富多么的雄厚,穷苦人还是有,所以要提倡献爱心。从企业来说,就是社会责任。在慈善事业方面,南环桥市场也做了一些实在的工作,比如创办非常正规的民工子弟学校,等等。
朱根虎(东吴运输公司董事长)我们企业是经过艰苦奋斗才发展到今天的情形,我本人不仅体验了创业的困苦,也一直发扬这种创业的精神,所以对慈善事业深有感触。在现在的环境下,我们基本是提供一对一的帮助:知道谁有困难了,就主动给予帮扶,凭良心做一些自认为是实在的事情。
企业致力慈善事业是履行社会责任
与富豪们低调行善不同,胡润同期推出的《胡润2006中国慈善企业榜》调查显示,中国有些企业把慈善捐助更多地看作公关技巧,或者是树立企业形象所需,而非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捐赠动机摆脱不了功利性。
《公益时报》和企业公民委员会共同编制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结果显示,跨国公司的公益活动大都做得很“漂亮”,他们将捐赠行为紧密结合企业的营销行为,但实际落实到弱势群体的捐赠额却很少。“一些跨国公司捐10万元的时候,他们会拿出100万元的费用来宣传该捐赠行为,以达到1000万元的宣传效果。”慈善排行榜新闻发言人刘佑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是,IBM(中国)公共关系部的许小姐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的年度捐赠数额其实非常大,但“公司认为公益慈善捐助不是用来炫耀的,只要尽到一份力就可以了。”许小姐说,公司捐赠通常不愿意炒作,而是低调行善。
将爱心奉献给社会,奉献给最需要得到帮助的人,这是善举的真谛。
金雨(江苏豪克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慈善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我感到,即便我的企业马上关门,我的一家老小也能顺利过生活,但是,企业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要维护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利益。豪克眼镜一直参与捐款等慈善活动,最近一次我们捐了价值100万元的物资。
盛莉华(诺基亚首信通信公司苏州分公司人事资讯专员):我非常赞同将企业慈善事业归成社会责任。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公民,除了要向社会提供合格、优秀、可以使用的产品外,还需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到为社会做一些其它的贡献。
高美桢(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到去年为止,波司登在公益、慈善方面的投入近两亿元,比如建学校,向西藏、内蒙古等八个省贫困地区游牧民、学生、户外工人赠送羽绒服,出资设立保护母亲河基金,赞助第十四届亚运会、第十九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等等。
徐留金(创元集团有限公司文化建设部副总经理):我们创元集团一直倡导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为社会尽心、尽力、尽职,所以每年向苏州市慈善基金会捐款。去年,我们要求下属各个企业成立帮困基金,使慈善工作更有效、更直接、更广泛。创元集团的帮困基金运作中有两个倾向:一是困难职工和困难家庭,二是有贡献的老先进、老劳模。
邢碧苇(中国电信苏州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我想仅作为普通员工说说企业发展与慈善事业之间的关系。刚才听到有几位同志说到,企业发展与慈善事业关联度不是很大,我觉得还是有关联的。至于关联度多大,可能大家都没有衡量过,也不便定量,我觉得这跟公司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我有一个感受,党支部和工会组织比较健全,工作开展得也比较正常的话,可以把慈善活动、慈善理念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作为一个企业,慈善不仅仅是局限于出一点钱,或者是赞助一点什么,还要支持我们城市的整体发展,树立苏州良好的城市形象,这是作为一个企业公民应该具有的责任。苏州城市的发展又给苏州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整体环境。
金昇贤(江苏亚细亚集团党委副书记):虽然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还应该追求社会责任最大化。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是两个概念。2005年11月亚细亚集团受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邀请,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座谈会,谈到了企业是社会公民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是很流行的,企业就是社会的公民、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关注社会慈善事业、支持公益事业。
现在,很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多一点,可能要有一个转变的发展过程。亚细亚集团近几年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得到了慈善部门、公益部门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也得到了政府、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企业家应该是慈善事业的典范
慈善资金一个主要来源是富人捐赠。连续11年排名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为慈善捐出了他全部财富的62%,而且成立了“盖茨基金”,目前该基金会有216人,由两名律师出身的人担任CEO,管理基金的运作,现在盖茨基金已经成为最具成长性的慈善基金。比尔·盖茨在50岁生日时宣布,适当的时候,他会将自己400多亿美元的巨额财产捐献给社会,不会作为遗产留给子孙。英国著名女富豪安妮塔·罗迪克也宣布,不抱金山银山进坟墓,将把价值5100万英镑(约合9180万美元)的个人财产,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海外华人基金的慈善捐赠较为透明,李嘉诚不仅捐钱,还把自己大量的时间花在慈善事业上。而在“胡润慈善榜”上,100位慈善家从2003年至今,共捐赠了56亿元人民币,有54位来自去年的百富榜,教育、社会公益和健康以及一些突发性灾难事件仍然是企业家们热衷的捐赠领域。胡润认为,这也无形之中促进了社会对这些领域的关注程度,甚至会引起国家的一些政策导向。
但是,胡润说,去年百富榜前四名所有的捐赠加起来还不到4000万元人民币。在一项针对上市公司专项调查中,纳入调查的国内500多家上市公司,在公益捐赠方面同样逊色,甚至有数百家上市公司2005年度的公益捐赠数据为零,年捐赠额超过百万的上市公司,只是整个上市公司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排行榜的准确性也受到了多方质疑,比如,福布斯公布2006中国慈善榜与胡润榜单出入就很大。
在苏州,梦兰集团的慈善活动可谓是一个典范,20多年来,梦兰集团先后在抗洪赈灾、爱心助学、扶危济困等活动中捐助5000多万元,荣获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称号;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女士还以个人名义以各种方式捐款达700多万元。
冯波(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业务一部总经理):我非常赞同这样一个观点:慈善事业作为企业的一个责任,的确是这个企业一把手的一个工程、一把手的一个文化。
高美桢(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波司登的慈善事业,首先是因为高董事长本人就对这方面非常注重,比如前不久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听一个记者朋友说起捐款给一个需要帮助的连长的妈妈,事后董事长偷偷派司机给那位老妈妈送去了两万块钱。根据媒体消息和社会传闻,高董事长经常会委托下属悄悄送出一些捐助款。
康博村是高董事长出生的地方,在波司登企业的发展中,这个村90%的村民成为企业的员工,企业发展以后,这个村也壮大起来。从99年开始到现在,企业和高董事长本人对康博村的建设共投入资金1亿多元,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小康村。康博村也可以说是一个慈善村。
金昇贤(江苏亚细亚集团党委副书记):企业的掌舵人和决策人直接关系到慈善事业。我们集团公司董事长在去年撰写了《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必须善待员工》两篇文章,正是基于亚细亚集团长期以来在慈善事业方面的工作经验而谈的。长期以来,我们公司对慈善事业比较关注,一个是向慈善总会、慈善基金会捐款,二是采取点对点直接救助,两种模式结合。
姜松春(苏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企业的老总决定了企业的慈善行为怎么样,这是很准确的,如果老总慈善意识强,自然会千方百计为慈善事业做贡献,不仅自己、企业做善事,还带动企业的其他员工做善事。刚才很多单位介绍得确实很好,发展企业的同时不忘社会的责任,使我们慈善总会得到了有力的支持,非常感谢。
想做善事不容易
在我国,慈善机构一手负责募集钱款物资,一手要分派实施,没有募捐和执行的专业分工,公示与监督机制建立也较迟,善款使用的随意性大,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经常被质疑。捐款人多半担心所捐的钱被中途层层盘剥,善款去向不明;另一方面是受捐助的对象并没有把钱花在有意义的方面。信任,是堵在大多数人面前的一道墙,使他们决定帮助他人的时候宁可去找看得见的某一个人,而不掏给任何组织。胡润慈善排行榜有一个特殊现象:半数捐赠绕过慈善机构。
但是,许多跨国公司的公关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在中国,捐钱是件很麻烦的事。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说,他们的捐款几乎没有免税。当他们捐100万元的时候,实际上是付出了133万元。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慈善环境不够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中,企业怕露富不愿做善事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市某企业家在捐款过程中,向外界尤其是媒体一再强调其不公开姓名、不提及企业等“六不”原则,一是企业怕露富,加重自己的负担,有的企业怕捐款后,会招来很多机构向企业要捐款;二是缺乏安全感。目前人人参与慈善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在这种氛围下,很多想捐款做善事的人也有顾虑。对于慈善事业,中国人一不敢露富,二是渠道不畅通。
《公益时报》和企业公民委员会共同编制的“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调查显示,虽然全球500强企业中大多数公司在华都有分支机构,但跨国公司公益捐赠排行榜和上市公司公益捐赠排行榜,上榜跨国公司42家,捐赠总额4.27亿元,上榜上市公司44家,捐赠总额1.2亿元,除少数国际知名企业有一定的捐赠,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实际捐赠非常少。但是这个榜单也受到多方质疑:2005年10月,民生银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起“扶贫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作为首家联合发起单位,民生银行向中国扶贫基金捐赠3100万元设立“民生教育扶贫基金”,用于支持6000名贫困大学生并在全国修建50所民生学校,据报道,这是我国民营企业最大一笔公益捐赠,但是,这笔巨额捐赠没有体现在民生银行的年报里。
客观上,中国大陆的慈善环境不好,限制了许多人、许多公司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有力使不上。IBM(中国)公共关系部的许小姐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公益事业是多方面的,相对于财物的捐赠,他们更加喜欢重在参与的公益行动。
盛莉华(诺基亚首信通信公司苏州分公司人事资讯专员):诺基亚作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来,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慈善事业这方面,不管是公司领导还是员工,只要是慈善活动,所有的员工都会积极参与。我们公司这两年在慈善事业方面做了一些实务的事情,也要归功于党组织的组织发展,除了捐钱捐物,员工还自发组建了义工组织,利用业余时间为周围的人或者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到福利院帮忙等,公司党组织获得了园区党委授予的“2004年优秀党组织”称号。此外,诺基亚作为理事会员,还加入了苏州市红十字会下属的救助贫困患者的“德善基金”组织。
冯波(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业务一部总经理):慈善事业跟社会环境有关,但是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可能还会存在一种机制上对慈善事业的行政活动,而这种活动给人的感觉就比较两样,我们苏州交行一方面参与了苏州很多慈善事业,有些员工定期、每年资助一些失学儿童,参与捐款,等等;另一方面作为银行条线管理,总行经常性会有这样那样的文件或者要求发下来,为某某活动捐款,都是以一种比较刚性的行政命令下发的,这就跟整个慈善本身的利益有一定的矛盾。
邢碧苇(中国电信苏州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我想就我个人而言谈一谈对慈善事业的看法。中国电信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大型国企,很自觉地传承了国企本身具有的博爱、奉献的特质。要说企业做慈善事业捐款给什么机构的话,从公司财务上讲,没有法律法规就没有这部分捐赠资金,没有办法操作。但是不代表我们就不去进行慈善事业,2005年向慈善总会捐款;2004年印度洋海啸,整个苏州市和媒体都在说捐赠,我们的员工每个人都参加了这样的捐赠活动,向红十字会捐款。另外,公司还参加大型慈善晚会,为苏州大学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参加一些公益性事业的赞助,我们的员工参加妇联、共青团、公司所在街道、区级政府、市总工会的帮困队,无偿献血,等等。苏州电信公司2005年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的称号,2006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
金昇贤(江苏亚细亚集团党委副书记):2005年我们企业出于人道主义在医院捐助一个病人,医院的护士长说你们来捐助干嘛,她说他是违法分子,你们也捐助。企业直接捐助有一些不便,需要慈善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更多的善举
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有关和谐社会的阐述,提出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构建和谐社会,慈善将成为润滑剂。上海慈善基金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陈铁迪,去年开始倡导“快乐慈善”、“科普慈善”、“美女慈善”等新理念,希望借助社团魅力,鼓励更多富豪“为慈善花钱”。
慈善事业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善举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拿出的那些钱和物,而是通过这种行为为社会的进步树立了标识和道德观,也折射着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友爱。所以,我们还是支持表扬对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通过这些人的美好事迹,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使之成为社会风气。像苏州平江区的“一家人”超市等,不仅是做好慈善事业的好方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润滑剂。
慈善事业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也考验着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西谚说:“一个人的真正财富,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对其同伴及朋友们所做的好事。当他死去,人们不会说:‘他遗留下多少财产?’但却会问:‘他生前做过多少好事?’”
高美桢(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最近两年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理念。我本人非常赞同企业支持慈善事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老板商人与企业家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社会责任感。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要建立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
朱燕磊(苏州新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代表):新港公司是房地产企业,历年来除了赞助省十五届运动会、支持消防官兵工作等公益活动,还在爱心助学方面做了一些企业应该做的工作。
陈烨(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在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中,很多企业把关爱员工、帮扶弱势群体摆在和追求企业利润同等的位置,说明我们企业家渐渐在走向成熟或者说理性。我们工行苏州分行一直关心和支持慈善事业,每年向社会捐款,尽了一份心意,员工也在自觉地参与慈善事业,达成了很多共识。我们相信企业发展确实依赖于当地的文明程度,所以市民要有回馈社会的责任感。
我行在慈善事业上只是起步。今天参加这个沙龙,听听各位专家学者的建议,可以使我们制订更好的措施,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把慈善事业做好。
冯波(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业务一部总经理):苏州交行跟慈善机构还是有缘的,慈善总会的账号就设在我们行。交行在这几年的发展转型过程中,形成“与员工共成长、与企业共增长、与社会共发展”的文化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比较注重与社会和谐发展,所以对慈善事业也好、公益事业也好,交通银行参与比较积极。比如去年举办的市优秀舞台艺术“四进”工程和每年在慈善事业中做出的一些微薄力量,很多是员工自发的、自愿的。
王士良(苏州胥城大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我觉得慈善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友善、宽容、帮困的具体行为。我们公司内部营造了一种氛围,对慈善献爱心这类的活动始终保持一种非常健康的心态,不需要动员,大家很自然的就会去做,从来没有中断过各式各样的捐赠、爱心活动。
我们公司做了一系列赞助性的活动,比如和《苏州日报》联合搞了一个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图书馆,社会反响比较大;参加了社会上一系列募捐活动,向红十字会等组织捐款,等等。
姜松春(苏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帮助了社会上最困难的人群,使他们享受到社会待遇,社会会更稳定。我们慈善事业就是做这个,是政府手段的一种补充。为什么慈善事业要政府引导、搭台、推动,就是这个道理。
呼吁法制慈善早日实现
2005年11月1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而《慈善事业促进法》已经列入了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计划中,民政部正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并联系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按计划展开《慈善事业促进法》的起草工作。这部关于慈善的法律,将一举改变我国慈善事业无法可依的窘境。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向中华慈善总会捐出500元钱,随后申请减税的手续竟然走了10道程序,整整办了两个月,才拿到了免除的50元税款。王振耀说,目前,国人为慈善事业捐款后减免税的意识尚显薄弱,而国家制定的减免税手续太过繁琐,影响大家捐赠积极性。
现在涉及慈善事业以及公益捐赠的法律法规有六部,分别是《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所得税法》以及《个人所得税法》,已经不能适应慈善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慈善机构的认定、注册、管理、监督,公益事业的产权、融投资、转让等实际已经发生的问题,都没有具体法律条文可以参照,对福利演出、私人捐赠等社会上广泛开展的活动,也只有一事一议的条例加以规范,而没有纲领性的规范。在民政部门,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的社团,都在一个口登记,另一些非营利的企业,又不可以在民政部门登记。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是对企业和社会成员的慈善捐献给予相应的免税待遇,承认慈善组织的独立社会地位,并对有关慈善组织或机构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是对个人所得或遗产征收超额累进税等。
周汉良(苏州古吴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慈善是人的本性,人应该以慈善为本。慈善与自然环境有关系,与文明程度有关系,与政府有关系。政府在倡导文明、抑制邪恶方面都要起到重要作用。
金昇贤(江苏亚细亚集团党委副书记):借此机会我想提一个问题,我们集团捐款面临一个投资税,有没有办法解决。
姜松春(苏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目前政策规定只有3%,而且省会城市已经解决了,有关部门正在协商。江苏省要求各个市进一步协调相关工作,也将会免税。影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捐赠的免税问题;国外先进做法都是免税的,在中国既捐赠还要交税。亚细亚集团对慈善事业起到了带头作用,在金阊区,对贫困老年人、孤儿每年都做了很多的慈善工作。如果企业都像这样,慈善事业肯定还会有很大的发展。
慈善事业需要加大宣传
一份调查显示,很多公民认为慈善是政府的救济行为,和个人关系不大,捐助行为也主要是通过单位、学校、街道被动捐赠,经常主动捐赠的人数很少,没有形成一个常规性的社会互助氛围。1998年我国人均慈善捐助只有1美元,到2000年,人均慈善捐助竟然下降到不足1元人民币。而有些国家,如美国,70%以上家庭都对慈善事业有某种程度的捐赠,平均每年每个家庭捐赠900美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2%。
我国民众与企业对慈善事业还有太多不了解,也看不到箱子里钱的去处。不少人表示,哪怕把钱留给一个路边的乞丐,也会觉得更踏实一些。而且,在我国,“慈善”的定义还非常混乱,跟国际惯例不同的是,在扶贫、赈灾、助学等传统的慈善项目以外,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许多“公益”范畴的组织和活动,并未被包括在“慈善”这个概念中。慈善的影响面过于狭隘。
这还涉及文化背景的问题。在中国,家族观念比较强,一切都留给孩子就是最大的爱,挣了钱,似乎是一定要留给后辈的。不过,在西方国家,再有钱的人也不主张把钱留给孩子,而宁愿赠与社会,他们普遍认为留给孩子太多钱就是害了他。美国的慈善捐赠85%来自全国民众,10%来自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2003年,美国个人捐赠达2410亿美元,人均捐款460美元,占当年人均GDP的2.17%,志愿服务参与率为全国人口的44%。
中国在慈善事业上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是从教育入手,国外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参与义务服务的培训和实践,使帮助社会、帮助别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法律上应该有优惠政策,鼓励非营利性组织的建立,监督促使它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盛莉华(诺基亚首信通信公司苏州分公司人事资讯专员):今天的沙龙是个很好的交流机会,也有民政部门领导和慈善总会的人在这里,可以向更多的企业学习做好慈善事业的经验。我想提一个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园区这一带,好多人想把慈善做得更实在具体些,至少在我们公司越来越多年轻家庭有收养一些孤残儿童的愿望,但是对国家收养政策不是很明白,不知道有怎样的条件,有时感觉爱莫能助。借今天这个机会咨询一下,除了捐款给福利院,是否还可以给孤残儿童一个父母的角色。
姜松春(苏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说明苏州在这个方面文明程度比较高,大家都愿意关怀这些可怜的孩子。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有这个爱心,想到福利院收养孤残儿童,但《收养法》规定的是可以寄养,政府还会给予寄养的家庭一些补贴,不能公证成为收养者的子女,同时夫妻双方必须是满35岁、没有子女,而且终身不生孩子的,才可以收养。不能随便收养儿童,因为涉及很多问题,比如户口、读书等,所以不仅要合情合理,还要合法收养。
邢碧苇(中国电信苏州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我很赞成慈善事业跟人文环境、城市文明、公民素质有关系。企业的奉献理念会改造员工,这个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苏州电信的员工自发捐款20多万,成立了一个基金,专门用于捐助重病的员工;很多话务员也有自己的慈善行为,114话务班一直捐助一个孩子读书。
王士良(苏州胥城大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慈善事业其实不仅仅是要捐钱捐物,提高大家的爱心可能更重要。我个人有个想法,能不能多宣传一下国民的慈爱之心、行善的行为。我觉得还是要更多的教育、感染,宣传慈善的仁爱之心。《苏州日报》和有关媒体对胥城大厦外来务工者的报道,到今天为止有六七篇了,我们经常推出一些“新苏州人”的风采,宣传他们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事迹。
企业发展得越好,对社会的回报应该越多,把慈善作为自己社会责任的意识也应该越强烈。可能我们在捐款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但是我觉得目前企业受到内外条件的制约,所以不能把捐款作为唯一的手段。
叶正亭(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今天是谈慈善事业的沙龙,作为新闻单位,使命不是一句话,而是两句话:经常有人讲新闻单位的使命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这仅仅讲对了一半,新闻单位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我觉得是“引领社会进步”。我们媒体还有引领社会进步、提高市民素质的责任,所以慈善事业对于新闻单位是义不容辞的。苏州广电在这个问题上是可圈可点的,有很多大家应该记得的事件,比如2000年两岸三地关于救助白血病患者的慈善直播活动,就是唱想慈善事业的第一曲。但是我们觉得不够,我们想进一步加强和慈善协会的联系,宣传苏州慈善协会的品牌,可以联手搞一些影响全市的大型慈善活动,引领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慈善机构要加快自身完善
做好慈善事业,服务社会、发展社会,需要良好的慈善机构来运作。可以通过健全的法制成熟制度,监督严格,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的慈善机构市场化手段,科学运作。
数据显示,美国有5.6万多家基金会,总资产近5000亿美元,其中独立的私人基金会约占85%,公司基金会约占5%,两项在数量和总资产上占到了90%以上。由此可见,私人基金会占据着绝对领导地位,大的基金会几乎都是私人基金会。与此同时,从制度到社会舆论,对这些基金会的监督是相当严格的。基金会多以公司的形式按照市场化的操作规律,通过广告、社会活动、上门推销等多种形式募集社会捐赠,其手段借鉴了大量赢利企业的模式,效果明显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南京市慈善总会发起“慈善一日捐”活动,在指定的两个月时间里,每个单位自愿捐出一天的利润,每位市民自愿捐出一天的收入。从1999年至今,“慈善一日捐”活动已经进行了7年,累计募集款物1.34亿元,受惠人数达78万,成为南京慈善事业的支柱。2004年,“慈善一日捐”所募集的资金占到全年慈善捐款的75%。
冯波(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业务一部总经理):刚才听了几位企业家的讲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从我们这样一个体制、机制下的慈善工作,可能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慈善事业应该是市场规范化的运作,目前这两个方面还是有一定矛盾的。
金昇贤(江苏亚细亚集团党委副书记):慈善事业应该全民参与,政府鼓励,我们的基金会、慈善总会负责人都是领导兼任的,而在国外慈善事业是民间行为,这就需要唤醒全社会的参与意识。
姜松春(苏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首先感谢各位企业家和有关部门的领导,特别感谢宣传部、社科联为慈善事业搭建这个好平台。刚才听老总们谈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谈了苏州精神文明的加快建设,我代表市慈善总会对大家表示感谢。
慈善总会宗旨就是帮贫济困,救灾救难,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帮助社会上最困难的人群,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群。苏州市慈善总会在政府的领导下、有很多分管领导,所以请大家放心,善款我们不会乱花一分。慈善总会不仅有章程,而且有苏州市审计局的审计,收到的钱都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使用的钱也向社会公开,有相应的标准,比如低保户和边缘户如果有孩子高中考上大学,我们一次性资助三千块,初中考上高中一次性资助两千块。
我们的工作方式多样化,可以为企业落实点对点的献爱心。
我在这里表个态,慈善总会绝对不会乱花一分钱,所有捐款会根据捐款人的意愿落实,希望各位老总能够关注和支持我们的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