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美,就是志美行捷!”这是董事长、总经理王振明对自己在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办的苏州捷美电子有限公司名字的解释。而公司十多年来的发展速度恰恰暗含了这样一个美好愿望。
王振明再隔两年就要步入“知天命”年龄,也许是在美国呆了10年的缘故,他的外表颇有点“洋气”,白白的肤色,高耸的鼻梁,再加上一副眼镜和一口流利英语,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王振明从上大学开始,一直到回国创业,在这整整30年的人生轨迹里,始终为实现美好的愿望而勤奋读书和努力拼搏。如今,他已业成名就,获得了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颁发的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想当年,王振明16岁时就被苏州大学录取,成为该校物理系240位本科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可小小年纪的他,读书异常用功,成绩特别出色,3年后以全优成绩毕业;之后,又经考核投入我国光学工程先驱许国梁先生门下,改读光学专业的研究生;又过两年,研究生毕业,他留校任教两年,为出国深造作好一切准备。那年,这个从农村里走出来、年方25的王振明,怀揣着从校方借来的274美元,去了大洋彼岸。
王振明来到美国,面对昂贵的生活消费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工作节奏,他并不畏惧。王振明的办法是:勤工俭学。第一个暑假,他在波士顿同时打三份工,白天在一家冰激凌店做营业员,晚上在一家通宵营业的杂货店做柜台结账员,然后,周末再去帮人家修草坪。每天凌晨至深夜,王振明似陀螺般转辗在商店柜台边、地铁里、草地上。这种艰苦生活,非但让王振明解决了生活费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如何在不同层次的环境中生存的意志和能力。这样的锻炼,为王振明创大事业奠定了基础。
王振明的大事业是在车库里萌芽的。
那是在他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王振明选择了有着浓厚学术氛围的休氏医学研究院,从事蛋白质晶体结构研究,并致力于研究开发其附属产品。就在这时期,王振明创制了一个极不起眼、却在日后成为全球独家经营的小产品。这个产品他只花了300美元的成本就研制成功了,它是一种收集、储藏蛋白质晶体的器皿。这个器皿虽然很小,但全世界各大实验室都会用到它,而且使用这个产品的客户大都是富商、名教授、研究员。
就是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器皿,却凝结了王振明的大量心血和其所显示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当时的研究条件非常简陋,王振明就在家里创造条件,他的车库成了摆放车床铣床的“车间”,楼上的乒乓球台就是实验台。王振明的研究时间一半泡在“车间”里,一半浸在乒乓室。那段时间,王振明的家时常传出“隆隆”机器声,惹得邻居生了疑。
一天,王振明正在车库里全神贯注加工一个零件,他穿着一身油腻的工作服,低头认真在车床边操作,忽然一位老太太蹑手蹑脚走了进来,她环顾四周后,悄悄来到王振明身边,看了一会后,突然问:“师傅,你是车工?这是车间?”
王振明吓了一跳,连忙关掉车床、脱下防护镜,转身笑着说:“老太太,打扰你啦!这是我的实验室。”
“没有关系的。”老太太很友好,慈祥的脸上露出善意的笑,“你是中国人吧?呵,年轻人,你身上真有点‘愚公移山’的精神啊!”
王振明哈哈笑说:“老太太,你也知道‘愚公移山’啊?”
“怎么不知道?”老太太开心地说:“这种精神全世界都在学呢!”
王振明觉得老太太很风趣,索性将想要发明一种东西的计划简单告诉她,老太太听毕,竖起大拇指,连说:“我相信你一定行!”
王振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用300美元做成了第一副模具,生产出第一批产品,而且一俟上市,立刻成了抢手货。初尝胜果,王振明并没有满足,他的目光从车库转移出来,投向了祖国……(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