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兴出名了,在苏州餐饮行业名气响得“刮辣辣”,连早先一个系统的同行都惊得目瞪口呆:想不到,想不到,阿兴居然在一窍不通的餐饮业一炮打响,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阿兴,其貌不扬,却有着温文气质、儒雅风度,戴着一副眼镜,说起话来文笃笃,办起事来稳笃笃,走起路来慢笃笃,颇有点“儒生雅士”风范。其实,熟知他的人都知道,阿兴的外表与其内心有着很大的反差,温文与雷厉,儒雅与风行,这是他性格的两面、脾性的左右。
描述了半天,“阿兴”究竟是谁?阿兴者,大号陈素兴也。不过,他喜欢朋友叫他“阿兴”,说这样更亲近更舒心。时间久了,许多初识者都只知阿兴而不晓其真名。说起“阿兴”的由来,也许与苏州人的习惯有关系,以前孩子多的人家,不是“阿大”、“阿二”、“阿三”排着喊?
陈素兴48岁时居然“突发奇想”,自己砸掉了莱顿集团副总经理这个当时很多人向往的“铁饭碗”,端起了饭店小老板的“瓷饭碗”。许多朋友弟兄都不理解,很纳闷,有的说他“心血来潮”,有的戏称“脑子发烧”。朋友的疑问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莱顿集团是个拥有六千余职工的国有大型企业,而阿兴调任副总后配备了当时还很稀罕的手机、小车,在大多数人眼中,算得上事业有成了。然而,在众多疑问之中,有一位阿兴的要好弟兄道出了内中奥秘:其实,这就是阿兴性格的另一面,他的“跳槽”并非朝夕之念,而是“蓄谋”已久,这是一种魄力、一种勇气、一种超凡的理想。
那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阿兴担任床单厂经营厂长。其时,市场萧条,企业陷入困境,尤其是纺织系统的厂家都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那年秋天,在阿兴的张罗下,床单厂联合兄弟单位在新华饭店召开“秋季订货会”。客户来了许多,人头济济,吃饭要开十几桌,可两天下来,订货量少得可怜。阿兴再次动员,客户很“领情”,居然在会议结束前填了大量订单。但阿兴高兴不起来,待到送走客人后,他愁眉不展地和一位针织用品厂的老兄闲聊起来。阿兴拍着一叠订单,喃喃说:这有什么用喔!这位老兄不解,回说:你总归比我好,你看看,我有几张订单?阿兴淡淡一笑,指着订单说:每张单子上都拖了一句话:发货时间另行通知。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明白告诉你,没有通知不要发货!这完完全全是一张空头支票!这位老兄领悟,自言自语:这,有什么办法呢?阿兴长嘘一口气,两只眼睛在镜片后透出异样的光,他站起身望着窗外,独个儿喃喃:弊病,这一切都是体制带来的弊病!哎,何时才能解脱体制束缚手足?我相信,总会有这么一天!阿兴自语到这里,突然转身问道:老兄,你相信吗?此时,这位老兄愣愣地望着阿兴略微激动的脸,似乎看到了陈素兴的血液在奔腾,内心在咆哮!他心里嘀咕:看来,阿兴必另有所图。
果然不出所料,阿兴几经思考,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终于破釜沉舟,辞去了“副总”职务,辞去了工作,带着自己创业的期望,投身于方兴未艾的餐饮市场。
阿兴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人生落脚点,展示了他“雷厉风行”的本色,显现了“永不停步”的人格品质,表现出“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从同济酒楼在嘉余坊开业,至今想想12年,一个小饭店店主飞身跃为拥有同济、清华、南开、昆山南开、昆山南开生态园等著名大酒楼的大老板,从一家餐饮店打造成餐饮“舰队”。
现在的陈素兴已是光环四罩,荣誉满身,头衔多多。可阿兴还是原来的阿兴,他时常会笑呵呵、慢条斯理地说:不要觉得自己本事大,我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尤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