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实际上就是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程。
目前对于中国宏观调控体系,最新、最完整的表述由五个要素构成: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匹配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果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一个目标,前四个要素视作通向建设目标的举措或行动,那么理解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体系就需要特别理解这四个要素:新发展理念、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这四个要素构成了当前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整体布局。如何恰当地理解这一全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布局,需要在比较中体味其中的变化。
现在的关键是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推进各种基础性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换言之,今天宏观经济政策要以改革为主,当前宏观经济一系列的具体措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短期的政策安排,更多涉及制度变革。要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投资、赤字以及减税降费的措施,由此构建好宏观调控体系。
当提到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的时候,人们认为要加大财政赤字。但我们看到2018年的财政政策安排就不是这样,原因在于主攻方向已经转向结构性调整,着力点已经提升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到调结构化解产能过剩。
对于投资。过去谈到投资的时候,想到的是2008年到2010年的4万亿元投资,中央1.18万亿元,带动地方政府投资4万亿元,加上其他的投资是十几万亿元,强调四两拨千斤,投资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拉动和扩张需求的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当前谈论投资,特别是谈政府投资的时候,千万要理解清楚它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拉动需求,更重要的是优化供给结构。
对于赤字。过去只要是需要财政扩张就得要扩大赤字,而且还有一种理论说,为了整个经济的平衡,不惜牺牲财政的平衡,这就是局部和宏观之间的关系,为稳定经济可以扩大赤字。处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否还应该继续扩大赤字?看到经济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的时候,该不该扩大赤字?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过去五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其中包括了过去五年一直把赤字控制在3%以内。无论如何,在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中国经济在2012年发生转折性变化之后,我们对赤字是心存敬畏的,对赤字的安排是守住底线,不仅要观察当前的效应,还要顾及长期效应。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大水漫灌式的赤字扩张已不再是主要选项。
对于减税降费。很多人认为减税降费是为了扩大需求,给个人减税可以扩大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给企业减税可以扩大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就是让企业和个人去扩大需求,但是在今天的减税降费已经不再是为了扩大需求,其目的是降低成本,给企业降成本。现在不是笼统的减税降费,这是要真正改变资源配置的格局,真正优化税费结构。这样的减税降费的操作和以前不一样。
我们站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调控体系的理论阐释和宣传,面临深度调整和深度变化,这也是一种严峻挑战。(摘自求是杂志社与中共江苏省委8月24日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 高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