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家治
将西方的艺术式样学过来,结合中国的文化与生活的实际,化成自己特有的东西,终于得到了西方主流社会的承认,并因此荣获了国际大奖,为祖国赢得了声誉。这就是杭鸣时,这就是杭鸣时的粉画艺术。
有人以为,西方的东西学过来能学像样就算不错了,不必苛求其它。这自然不能算错,但充其量他只是一个学徒,决不是创业者。杭鸣时的成功,就在于他决不停留在当一名学徒,而是在熟练地掌握粉画技巧的基础上,创作出许多反映中国国情、民情与乡情的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粉画作品。正是这些生动的粉画作品,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和爱上了粉画;也让更多的西方人感悟到,粉画竟能如此神奇地表现中国的民情和乡情,实在是太优美太迷人了!
在西方世界,粉画是继油画之后的第二大画种。只是粉画是用特殊的粉笔在颗粒密布的专用画纸上绘成。粉画除了具有油画的一些优长外,从艺术效果看比油画更细腻更逼真,色彩更鲜艳多姿,也更贴近现实生活。而且,作品保存的时间也很久长。在中国,粉画是小画种,而且还不普及,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杭鸣时作为原鲁艺的教授,他的绘画功底扎实,擅长多种式样的绘画。但他最终选定粉画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正如杭先生自己所说:“我与粉画结下不解之缘有多方面的原因。当我一接触粉画工具,就被它饱和的色彩,可以表现各种质感的极强的表现力所吸引,几乎是一发而不可收。”起先,他在9平方米的斗室里默默地苦练了数百幅粉画人物头像,终于萌发了要创作大幅粉画作品的欲望。他创作的《上杠之前》及《鲁迅在版画展上》这两幅粉画作品,被鲁迅美术学院所收藏。这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但从那以后,杭鸣时真是将所有的热力都倾泼到粉画事业上了。
杭鸣时倾心粉画事业,同家学渊养也密不可分。其父杭稚英是民国时期月份牌画鼎盛期的代表画家,杭稚英那种娴熟地运用西画技法为月份牌画的创新服务的做法,给杭鸣时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姨父李慕白(杭稚英画室成员)是前辈粉画家,时常鼓励杭鸣时尝试粉画创作,并在物质上给予有力支持;另一位前辈粉画家对杭鸣时的影响也很大,那就是浙江美院教授丁正献。丁先生勉励杭鸣时要为中国粉画事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丁先生一生不计名利,勤勤恳恳,使粉画在中国获得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临终前,丁先生写信给杭鸣时,表达了他为中国的粉画事业后继有人感到欣慰。所有这一切,都化作巨大的力源,有力地激励着杭鸣时为繁荣中国的粉画事业倾尽全力。
创作粉画作品不仅需要熟练的运色技巧,更需要严谨的写实功力,以及典雅而令人遐思的巧妙构思。为此,杭鸣时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深入生活,积极采风,努力捕捉创作的最典型的素材。实地写生,当场作画,成了他的习惯或者是嗜好。几十年来,他日复一日,创作了大量精美至极的粉画作品,都是中西结合,反复创新的硕果。如果从作品的内容上粗略区分,杭鸣时的粉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人体画。人体,特别是女性人体是美的化身,美的象征,是人类美的集中体现。用粉画形式,来描述人类最美的形体,最终走向完美的境地,这是杭氏粉画的“重头戏”。在他的画中,现代美、古典美、传统美、西洋美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代表作有《裸体少女》、《泳装少女》、《入浴三动势》、《窗前》等,在美术界有极高的评价。另一类是风景画。风景中有人物,在这里的人物是陪衬风景而存在的。杭氏的风景画贴近生活,紧挨现实,且主题鲜明,寓意深刻。1998年,杭鸣时以《柯桥夕照》参加美国第26届粉画大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幅参加世界性大展的粉画。《柯桥夕照》描写的是江南古镇的黄昏情景,那古老的宅院在夕阳下呈现一片金黄颜色,显得深沉又久远,劳累了一天的小舟,静静地泊在岸边,三三两两的人们在休闲地漫步,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沉静、从容与安详。当时,参选的作品达两千余幅,入选的仅188幅。当评审委员们看过众多色彩艳丽的画面后,立即为《柯桥夕照》淡雅的色彩,幽静的画面,中国江南古镇特有的风情所深深吸引。《柯桥夕照》最终荣获了一等金奖。杭鸣时以东方人笔下所独具魅力的美,征服了西方的同行。《柯桥夕照》与70年前颜文梁的《厨房》一样,让人再次领略了粉画艺术穿越岁月时空的无比魅力。
1999年,杭鸣时充分投注了心灵活力和生命能量的粉画《山城》,又入选美国第27届粉画展,荣获德加奖,并荣获美国专业画家联盟颁发的杰出画家奖。由此,他破格成为美国及国际粉画协会会员。
当时,有人以为杭鸣时的粉画带有偏“甜”的倾向,认为应当带点“苦”味才好。对此,杭鸣时不以为然,他感到生活中的“苦”已经够多了,又何必欣赏美的时候再品尝苦涩?对于杭鸣时所用的揉擦手法也有非议,以为欧洲一代粉画宗师德加就不用此法,那是经典。杭鸣时则认为,技法是需要随着创作的需要和画家个人的追求而不断创新开拓的,技法只能为创作服务,如果囿于前人的成法,那艺术就不会有发展了。
作为杭先生的好朋友,我关注到杭先生风景画一类的粉画作品参展、入选、获奖的机会很多。也许这是因为这一类画更能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更能捕捉国情、民情、乡情的缘故吧。我非常喜欢《暖冬》,画面里毗连的民房,房后小河,还有树木,一派喜洋洋、暖融融的感觉。在领受这种感悟的后面,图画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要注重环境保护啊,让这样的暖冬少来一些吧,否则总有一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更喜爱《欢庆香港回归》,那画面竟是一盘令人意想不到的大闸蟹,红白相间的大闸蟹似刚刚蒸熟出笼,一旁有杯美酒,三二瓣大蒜,还有一蝶姜醋,令人馋涎欲滴,还有什么比人民群众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喜悦心情更欢畅呢?没有了!画面上的蟹们被杭先生描绘得惟妙惟肖,似实物一般,我实在舍不得吃,便挂在自己的卧室,既可以时时欣赏,又能从画面上感悟出某些生动的意义。
杭鸣时的粉画创作越来越老到成熟,被中国美协评定为当代中国著名美术家之一,是很自然的事。他的作品在商业市场的定价也在逐年提升。
杭鸣时、丁薇夫妇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好友。我敬爱他们,是因为他们不仅是艺术大师,还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遇到过许多苦难与挫折。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中年丧子了。他们唯一的爱子大播是中央工艺美院的高才生,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刚一年,就被突然降临的病魔夺走了生命。关于这一段惨痛经历,春风文艺出版社的马兆政专门写过一本书。去年年底,鲁光先生又为此绘声绘色地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今年《中国作家》第一期上。面对无情的生活,杭鸣时夫妇在心理、工作、生活上痛苦地而又勇敢地作了自我调整。杭鸣时发誓要将儿子的生命载入自己体内,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以创造更优异的业绩告慰在天堂的儿子。如今,已步入晚年的杭鸣时夫妇依然顽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创作着。富有个性的杭鸣时一点也不服老,他始终乐观地对待生活,并有“老顽童”的美誉。杭鸣时作为一个创业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粉画作品。出版了《擦笔水彩年画技法》、《粉画技法》、《杭鸣时粉画人体集》、《杭鸣时作品选集》等。他还热心于培育新人,开办了杭鸣时粉画高研班。在他的努力和大声呐喊下,《中国水彩》杂志终于开辟了“粉画长廊”的专栏。在他的具体策划下,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2003年4月,中国首届粉画展终于成功地在苏州举办。使杭鸣时感到欣慰的是,全国的粉画作者己扩大到八百余人。
杭鸣时,原籍浙江海宁,生长于上海,长期工作于沈阳鲁艺,中年后定居苏州。有“粉画巨子”、“粉画大师”之称。